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3)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 (4)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 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 (4)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意对即可) 二: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 。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3)“今夜偏知春气暖”中的“偏知”字是什么意思?说说它的妙处。 参考答案: (1)仰望 大地静谧(夜寒料峭) 虫声新透; (2)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3)偏知:才知。是谁“偏知”呢?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和后文的“新”字紧相呼应。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感受到春的气息的欣悦之情。 三 (1)首句中“更深”二字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更深”二字,点明了时间,也为全诗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 “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在夜空的表现。 (2)写出春天来临的一片生机 和诗人喜悦的心情。“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字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朦胧的月光斜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春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此诗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大意: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夜深人静、寒冷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赏析: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