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宋词注释翻译及原文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3-05-15 16:20
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①
王沂孙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注释]
①中庵:元刘敏中号中庵,有《中庵乐府》。
②东皋:指中庵寓居之地。皋(gāo):水边的高地。
③屐齿:木屐底部前后各二齿,可踏雪踏泥。
⑤莓阶:长满青苔的台阶。
⑥罗袖:指歌女。
⑦成秋苑:见姜夔《淡黄柳》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梨花落尽成秋苑。”
⑧风流云散:各自分散。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⑨水远:欧阳修《踏莎行》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用其意。
⑩绮疏:镂花的窗格。《后汉书·梁冀传》:“窗牖皆阳冉冉春无极。”
【译文】

我独自泛一叶孤舟,驶遍田野荒地去寻访他的故园。还记得当年,绿荫将园门摭掩。我们一同寻访游览,满地苔藓都印下了我们木屐的齿印。那时赏心乐事真无限,纵情豪饮,任凭酒痕把衣袖湿遍,酒痕斑斑。如今想要寻觅以往的踪迹。只能空自感到惆怅和幽怨。昔日的百花园,已变成一片凄凉秋苑。从前共同赏花的友人,分别后全都风一样流逝云一样消散了。流水悠悠远远,怎知流水之外,是纷乱的群山,可友人比那乱山还更远。料想他独处天涯,归梦何其短暂,想是早已忘掉故乡的绮窗雕栏。抬望眼,所见到的只是斜阳冉冉。抚着高大的树木,叹息自己的年华已晚。只有数点落下的红英,还在眷恋着凄婉的庭院。

【译文二】
我独泛一叶孤舟,将东皋走遍,还记得当年,庭院里绿阴深深门户紧掩。青苔小径印满我们的屐齿,罗袖沾遍酒痕赏心乐事无限。想再寻觅往日的踪迹,空惆怅,此地已成萧瑟凄凉秋苑。从前相约赏花的朋友,离别后全都风吹云散。
迢迢流水悠悠去远,哪里知道流水之外,却是重山叠岭更加遥远。故人远在天涯归梦苦短,想是早忘了家园的花窗雕槛。望不尽斜阳冉冉西下暮色苍茫,手抚乔木慨叹年华将晚。只有那残留的几朵红花,还眷恋这凄婉的西园。
【评点】
本篇写感怀旧游,用语简洁清疏,不借辞采眩人眼目,而重情感的波澜起伏,用典极少,韵致沉郁空灵,不愧为感怀名篇。
上片以“泛孤艇,东皋过遍”发端,直点本题——重访中庵故园。“孤艇”,点出词人是独自寻访,孤寂之情可见。“遍”、“泛”二字并举,点明词人寻觅之广、寻觅之久,可见词人对访地之情深,对此次访游之重视,情境全出。此发端与后文“欲寻前迹”互相照应,为下文的描写开拓局面。“尚记”以下四句均是追忆往事。“绿阴门掩”,写昔日所见中庵园林之幽静;“屐齿莓苔”,写游中庵园林一事;“酒痕罗袖”,写昔日宴乐之乐。而这一切都总归于“事何限”之内、“记当日”之中。足见昔日游览所见幽静之景与风月交游、诗酒乐事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而且非常美好。“欲寻”三句,由昔转今,成一顿挫。词人重游旧地,欲寻前迹,却是时移世换,一切已渺然。开篇至此,时序已有三次变化,而这正是词人用腾挪开合的写法,故意为之。将“东皋过遍”后的感受“空惆怅”放在“尚记当日”的一段忆昔后,正是想造成今昔鲜明的对比,造成笔势上的起伏之感。为了更进一步强调这种对比,词人在写景的描写上也下足了功夫。首先,以季节变化突显情感变化。如写昔日游览所见是“绿阴”、“莓苔”,一片春色;写今日游览所见是“秋苑”,一片萧瑟。如此写来,旧日之乐、今日之悲的反差之大就一目了然了。其次,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如词人以想象之笔虚写旧游时,用“屐齿莓苔”、“酒痕罗袖”这样形象具体的内容去充实,这样写,既能表明词人对旧游印象深刻,又能表现词人对旧游的怀恋之情。欲寻前迹,却见一片萧条景象,词人心中自有无穷感慨。但他将这许多感慨只融为“空惆怅”一句,用“成秋苑”的写意笔墨,括尽人世沧桑,化虚为实,空灵深婉,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尾几句承“空惆怅”而来,写故人离散,发物是人非之慨叹。当年同游此地、饮酒赏花的友人,一别之后竟皆“风流云散”。以风云形态的易变不定喻人间的别易会难,用笔熨帖而灵动凄美。“总”字遥应开篇“孤”字,写尽词人心中人去园空,离散无凭,形孤影单,阔别已久的孤寂感受。纵观上片,词人重过故园的寻、忆、感,均出自他“孤”寂多感的情怀和“惆怅”神伤的双眼。这些点染情状的字眼都是词人精心提炼而设,尤为传神。
下片承接上片的抒情线索,作生发描写。“水远”在景致上是遥应“泛孤艇”之所见,其意象却是紧承上片结句意脉而来,以山高水远进一步写故人的“风流云散”。由故人踪影的无觅和阻隔两地的山水苍茫,反托出词人怀人的深情。再辅以“怎知”、“却是”等虚字勾画,迢迢流水外更兼乱山无数之景,更见雄浑。“天涯”两句承前启后,由融情入景转入抒怀人之情。“绮疏雕槛”指中庵故园。“想忘了”并不是真的说故人忘却了故园,而是词人体贴故人之辞:短梦的飘零无力与天涯的空阔苍茫相对,见出天涯故人欲归不能的痛苦和无可奈何。写怀人之情,不直写自己如何怀念,却曲笔从对面写来,替故人设想,刻画传神,更见出词人对故人的理解和同情。“望不尽”四句由抒情转回写景,为全词的收束。在章法上,这四句承上文重访的感怀之情,历经忆昔、忆人、怀人三层,曲折写来,筋摇骨转,又以所见景象作结,写尽词人的情感变化。“望不尽,冉冉斜阳”化用周邦彦《兰陵王柳》“斜阳苒苒春无极”一句诗意,突出故园无限萧条之境,引发迟暮之悲。“抚乔木、年华将晚”暗用桓温典故,以个中之人真切的情态动作,进一步将望“斜阳”而生出的迟暮之悲由外围、外景、外物引入内心深处,使之情景生发,心物交流,融会成意蕴雄浑的意境。让人读之意感横生,不辨是景是情,但觉感慨万端。承此而来的结句更耐人寻味:冉冉斜阳下的故园之中,仅有几朵红花历经风雨留存至今。在今昔盛衰的变化中,想必它们也有着人物两非的凄怆之感吧。花如此,人亦如此。


[赏析]
这首词为记事感怀之作,写重过故友旧园时的复杂心绪,流露了对往事的无限依恋和因时光荏苒而产生的迟暮之感。上阕通过“绿阴门掩”等真实细节,以感伤的笔触将读者带入词人的故地重游。但已物是人非,让人顿感孤寂惆怅。下阕仍即景写情。“流水外”,“乱山尤远”,而友人更在远山之外,怎不令人愁思无限。“斜阳”、“乔木”、“年华”叹青春流逝,伤感不已。结尾又回到现实,“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全词笔调伤感凄凉,意境空灵高远,怨怅之情溢满字间,哀婉动人。

本词是重游友人故园的怀旧之作。通过一首短词,流露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依恋和因时光荏苒产生的迟暮之感。

上片写当年相聚的欢乐开心及别后的忧伤。下片设想友人忘记故园,远至天涯,隐含责备之意。结尾几句抒写年华已晚往事难再的怅惘和感慨。本词题为“重过中庵故园”,旧注以为中庵系元曲家刘敏中。刘敏中号中庵,有《中庵乐府》。但刘敏中乃由金入元者,据其他作品和其他史料看,似与王沂孙无关。故此中庵究属何人,有待详考。但有一点似应肯定,即此人与作者是故友,关系相当不错,很可能入元朝为官为未归故乡,故词有如此感慨。上片直叙其事,描写独自泛舟到友人故园,追寻以往共友人同游的赏心乐事,并由眼前的人去庭空,景象荒芜,故友星散而引发昔盛今衰之慨叹。下片“水远”三句设想友人遥隔千里,含有想念之意。“天涯梦短”三句隐隐责备友人忘记故国,责备中也有体恤之情,感情复杂而微妙。“望不尽”几句抒自己年华空才之叹。结尾几句借“数点红英”写出花落园空,时移事去,故人不归的极度怅婉。再度流露对友人忘记故园的轻微的不满。全词虚实交错,忽今忽昔,但线索分明,感情深郁而笔调空灵。




相关阅读

李持正《明月逐人来》“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
李彭老《生查子》“深院落梅钿,寒峭收灯后”全词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煜《蝶恋花》“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有帮助
(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