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23-10-24 09:05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1955年6月,来自48个国家的法学家受国际法学家委员会邀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
(摘编自范进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四重维度”论》)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现代化与法治内在联结、相互依存、伴生发展。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问题的。现代化进程会带来巨大变革和利益调整,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协调现代化进程中涉及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法治不彰,社会就可能因纷争冲突而失稳失序,最终导致现代化进程停滞或中断。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看,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同步推进法治建设,确保各方面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的衔接转化,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___①___。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___②___。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被迟滞、中断。
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首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依靠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法治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固根本的保障作用。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遵从。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并联式的发展进程,许多历时性问题需要共时性解决,其中涉及的思想变革之深、利益调整之大世所罕见。法治通过实施开、稳定的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对各种利益关系予以保护、规范和调整,从而稳定社会成员预期、维护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秩序,为现代化提供牢固基础、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第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长远目标和发展的战略谋划,具有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只有厉行法治,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必将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走向深层次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既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又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冯果《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雪对法治的定义是在结合英国法治历史实际后对亚里士多德所做定义的修正。
B. 法治精神在新德里国际大会后被广为传播,是因为有多国法律相关人士的参与。
C. 法治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其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
D.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如果不被彰显,现代化进程将较难推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
A. 材料一先后对“法治”的要旨、作用、内涵与原则等进行阐释,条理清晰。
B. 材料二通过比喻论证强调法治对现代化国家的影响,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C. 材料二反复强调法治的重要性,相较而言,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加客观理性。
D. 如果中国式现代化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厉行法治,走向二者深层次融合。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法律原则的相关论述的一项是( )
A. 法律签署后,法律文本及发布的告、法律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的报告等,应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
B. 只有当人民代表的法意志被清楚地规定于条文中,才能使得法官不可能做出主观擅断的判决,法之保留方能发挥效力。
C. 新的刑事法律生效以后,对此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必须依照新的刑事法律进行重新审判或判决。
D.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订应当客观、正,善意、适度,符合常规,合乎理性;裁量结果应当符合法律的原则和幅度。
4.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①②处填写合适的分论点。
5. 请根据材料二,给“中国式现代化”下一个定义。
【答案】1. C 2. D 3. C
4. 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对其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错误,原文为“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先后对‘法治’的要旨、作用、内涵与原则等进行阐释”错误,结合“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可知,材料一是按“法治的意义、内涵、原则”的顺序进行阐释的;
B.“过比喻论证强调法治对现代化国家的影响,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错误,原文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通过引用论证强调影响,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非增强说服力;
C.“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加客观理性”错误,两则材料的态度都是比较客观理性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符合开性原则;
B.符合明确性原则;
C.所表述的内容违背了不溯及既往原则;
D.符合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原则。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结合前文内容,此处论点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的途径。
①,从具体阐释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求日益广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这是从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和目标上阐述要以,人民为中心。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结合后文阐释“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被迟滞、中断”,这是谈我国现代化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应对措施,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给“中国式现代化”下定义,首先确定句子主干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现代化模式。
再结合材料内容筛选相关信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并联式的发展进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现代化”。
整合以上信息,按照其内在逻辑、要求和保障、价值追求、目标等相关属性筛选并排列以上信息,得出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 死
莫 言
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
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
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
一九四〇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
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
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
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是日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
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披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
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
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
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厮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
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
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厮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
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
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
(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让人觉得可恨;发现妻子和儿女被害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
B. 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
C. 脸色枯黄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
D. 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既蕴含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也使读者反复咀嚼,回味深思。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窨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
B. 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
C. 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
D. 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一、二段中“红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等,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
8. 小说第一、二段是如何表现成麻子痛苦挣扎的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本文题目最初叫“狗皮”,后来改为“奇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6. B
7. D
8. ①直接心理描写:“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是对成麻子心理的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乡亲后深重的负罪感。②细节动作描写:“倚”“喘着气”“腿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③幻觉想象描写:第二段中,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9. 示例一:“狗皮”更好。①从情节上看,“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成麻子献计到偷狗皮,再到胶高大队披狗皮骗伪军立功,最后成麻子披狗皮自杀,“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③从主旨上看,“狗皮”使主题深刻,意蕴丰富。成麻子一前一后、亦人亦狗,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
示例二:“奇死”更好。①从情节上看,“奇死”突出了情节的曲折离奇。既突出成麻子舍命复仇而不死的传奇色彩,又蕴含立大功后却自杀死去的离奇意味。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奇死”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同寻常。③从主旨上看,“奇死”使主题鲜明,意蕴丰富。“奇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以及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十四段“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成麻子作战勇猛不怕死,是因为他想复仇赎罪,最后一段成麻子立功后自杀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成麻子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错。色彩强烈,带来视觉感官和心灵的冲击。
故选D。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