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1、[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4、[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25、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 译文: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韵译】: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 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