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韦庄《三堂东湖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6-09-27 15:57
三堂东湖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1.这首诗在语言风格及用词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真切的情意打动读者。诗歌开篇直接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上、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出活泼、优美、迷人、宁静的氛围。(2)用词生动准确。如“动”“横”“铺”“睡”“投”“落”“倒”“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合,使整首诗的画面浑然一体。再如形容词“乱”,用来形容蛙声,惟妙惟肖。还有名词“虫带虫东”“交鸟青鸟”“黄昏”“烟雨”等,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

解析:韦庄的律诗,多明快清新。就这首诗而言,诗人并没有使用什么手法,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直接描写所见景色,直抒心中感受。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直接入题。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摇荡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池鹭睡卧,蛙鸣声声等,这些描写都明白晓畅,语言平实。另外,诗歌使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都十分生动恰当,比如“乱”,形象地描绘了蛙鸣的情态。


赏析
《三堂东湖作》,为晚唐著名诗人韦庄所作,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七言律诗。
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
杜牧《江上雨寄崔碣》阅读答案
张潮《商调·黄莺儿 赠燕》阅读答案赏析
罗隐《桃花》阅读答案
《送李端》《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