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黄公度《道间即事》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21-01-04 14:55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①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②。
【注】:①方寸:指心。②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写景,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养蚕、麦收农事活动的摄入,给全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B. 桑叶“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C. “梅雨”是江南特有的气候。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D.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初秋时节”错误,应为“初夏时节”。诗中作者用到了“花”,写“花枝已尽”,可见花期已过。“莺声”,用“老”形容,可见黄莺已经长成,属于暮春时节。“桑叶”已经稀少,春“蚕”将要进入眠期,可见已经是暮春初夏。“梅雨”提示了这是江南初夏的景色;“麦秋天”进一步引证了这是初夏时节。故选B
16. 请简析该诗的情感变化。
【答案】①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颔联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②颈联写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谁能择”一句反问,隐隐露出失意的情怀。③尾联写诗人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不让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花”是春天的象征,“花枝已尽”用一“尽”字,写出了繁花凋落,春光消逝的景象。“莺”是报春的鸟,“莺将老”用一“老”字,说明雏莺渐长,啼声衰谢,春天已经归去。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由于时下时停,阴晴不定,天气便是忽冷忽暖。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尾联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直抒胸臆,以地行仙自比,说明自己虽然粗裘粝食,但是内心依旧和悦顺从,怡然自得。





文章标签:   生活   梅雨  



相关阅读

咏史怀古诗与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杜睿《登金山寺塔》阅读答案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范成大《横塘》阅读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