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 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这与下句构成对比,刻画了诗人欲归不归的矛盾心理。 C. 颈联写驿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看风定月生,这既可见出诗人之闲,又为下联写其感慨张本。 D. 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16. 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贤刺史”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5. B 16. ①从首联看出,作者因百姓的欢乐而欢乐,显示出与民同乐的态度。②在诗的颔联中,作者表达出对湖州的深深眷恋之情。③诗的尾联,表现出作者在湖州的一年中忙于政务,如今在离开时才得有空闲观赏湖州的风景。以上都表现出作者作为地方官勤政爱民的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说法错误。“千岁鹤归犹有恨”运用典故,是说丁令威在山中学道住了一千年,后来化鹤归乡探亲,可是原来居住的地方早已不见亲人的影子,于是感到悔恨交加,表明了对家乡仍然不舍的情怀;“一年人住岂无情”则是抒写了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在湖州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也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多为乡亲们谋幸福,此时此刻他怎么能忍心突然离去?“岂无情”三字,采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湖州的不舍之情。因此整联表达是作者对湖州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所谓“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是说杜牧作为湖州的地方官,专心于政务,关心人民生活,与民同乐。称赞其为官的态度。 诗的首联“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描写百姓庆祝丰收的场景,家家户户歌舞升平,一派喜庆之气。这一句体现出作者以百姓之乐为己乐,与民同乐的情感。 在诗的颔联“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中,作者借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点明自己虽然只在湖州任刺史一年,但对此地已有非常深的感情,对此地有着故乡般的感情。体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对治地深厚的感情。 诗的尾联“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则是说作者因政务繁忙而无暇观赏湖州的景色,知道要离开时才有时间来赏景。但他并不因此而遗憾。这一句从侧面写出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忙于政务而无暇游览当地名胜,塑造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刺史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