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06-15 11:5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试题】
一:
    1.这首诗选自 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4.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5.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
    1.唐 《王右丞集笺注》
    2.D
    3.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4.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5.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二: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7、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6、C

三: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句序是倒置的,请写出正常的句序。 
(4)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恬静幽美、明净爽洁表达了作者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6)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案:
(1)王维/诗人自己
(2)B
(3)“浣女归喧竹,渔舟下莲动”
(4)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志趣。
(5)D
(6)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3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译文】
秋天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的清新,环境十分宁静。夜幕降临了,人人感到秋天的凉爽。空中一轮明月,把它那淸澈如水的银光倾泻在松林间。因为新雨而格外充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动,宁静的竹林忽然喧闹起来,那是洗衣姑娘们结伴归来。莲花莲叶也纷纷摇动,原来是渔舟顺流而下。春天的花草就任凭它凋谢吧,秋天幽静的山中正适合我停留栖息。

【鉴赏】
   “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 
     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
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
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文章标签: 王维的诗  



相关阅读

《梅花引·荆溪阻雪》阅读答案
韩愈《宿龙宫滩》《郴口又赠其一》阅读答案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崔涂《江雨望花》阅读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答案及赏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及相关题型解答方法步骤及

有帮助
(47)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