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11-21 17:24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试题练习】
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1)描绘了一幅清幽秾丽、苍茫渺远的山林美景图。(2)飞泉悬瀑,凌空迸射;藤萝缠树,遮空蔽日;群山遥远,峦嶂重叠;盘旋小路,绵延起伏。
(共6分。对两联内容的概括或描述4分,对特点的概括2分;特点也可概括为“清峭”,特点相符即可)

2.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1)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以后梦中重游此地也难分开。(2分)“清峭”一词,总括颔联、颈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1分)
        (2)运用联想的手法(也可答虚实结合)(1分),抒发诗人留恋难舍之情(1分)。

二:
1.本诗颔联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作分析。(5分).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多有值得玩味之处,请分析出其中两点。(6分)
参考答案
1. 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出报恩寺上方环境的清幽。(1分)前句描写了悬岩飞瀑的动态,岩上瀑凌空迸射,如晴天里挂起的一幅白色雨帘,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2分)后句子写林萝的静态,林间藤萝,缠树绕枝,遮谷敝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量身其间,以人感到阵阵凉意。(2分)(如答综合运用视觉触觉多角度描写亦可,但答出比喻只可给3分)
2. ①使用口语,语言通俗,清新自然,像是诗人召在召唤游人,态度热情。②使用叠词,如“来来”,具有节奏感,让人感到亲切,也表现出诗人出现美景的惊喜之情。③词语精炼准确,如“喷空”的喷字,写出瀑布凌空迸发,水势大,飞泻急,用词有力,把“岩溜”写活。(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特点1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赏析】
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峭”深邃的意境。
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他站在寺院的上方,好象在召唤后来的游人: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兴致勃勃,意气飞扬。“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
先写岩上瀑布的动态:“岩溜喷空晴似雨”。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有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秾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
接着写林萝的静态:“林萝碍日夏多寒”。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哪里还有什么盛夏的炎威,溽暑的烦恼!
再写众山的远姿:“众山迢递皆相叠”。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令人游目骋怀,开拓心胸。只有居高临下,放眼天边,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气势磅礴。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登临高处,回顾来时走过的山间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曲折回环。“却顾所来径”,又引起多少的遐想。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一句回首总括了山路的艰险,景色的苍茫渺远。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真有些留恋难舍。“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
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





文章标签: 方干  



相关阅读

崔涂《江雨望花》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及相关题型解答方法步骤及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韩愈《宿龙宫滩》《郴口又赠其一》阅读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答案及赏
《梅花引·荆溪阻雪》阅读答案

有帮助
(1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