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张九龄《感遇(其七)》阅读答案附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05-22 08:33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1)简析本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情感思想的手法。
(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
答案:
(1)诗人有感于朝政的紊乱和个人身世的遭遇,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
(2)诗中的“桃李”作为“丹橘”的对立面出现,影射当时当权得势的小人。

二:
(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耐寒、甘于奉献。(答对一点得/ 分、答对# 点得& 分)
(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 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3)托物言志。不为世所用的愤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3 分)


1.试分析诗中丹橘的形象。(5分)
2.请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
参考答案
1.丹橘有一颗耐寒之心,一年四季常青,本可荐之嘉宾,但是却重山阻隔,命运坎坷。(3分)诗人以丹橘自况,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来抒发自己虽有高尚品质却不被赏识的抑郁之情。(2分)
2.最后两句将桃李与丹橘进行对比(1分),并运用反诘语气(1分),表达了诗人对丹橘遭遇冷遇的同情(2分),借此抒发对朝廷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点明了主题(2分)。

四:
[思考与练习]
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
(1)犹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文章标签: 张九龄的诗  



相关阅读

《梅花引·荆溪阻雪》阅读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答案及赏
韩愈《宿龙宫滩》《郴口又赠其一》阅读答案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及相关题型解答方法步骤及
崔涂《江雨望花》阅读答案

有帮助
(2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