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作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诗人坐在衙署书房里卧在撞上休息,这是窗外清风阵阵,丛竹萧萧,呻吟呜咽;自然界中的风竹声和民间的“疾苦声”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是什么使诗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2.诗的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一枝一叶”运用的是怎样的必须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是诗人时刻在惦记着百姓安危冷暖的体恤民情那颗赤子之心。 2.运用的是双关的手法,“一枝一叶”既指衙署书房窗外的竹子的枝叶,也暗指那些正在饱受风雨饥渴的百姓的啼饥号寒声。表达的是诗人虽然只是一个左右不了大局的“些小州县吏”但却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释义: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