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 兰桡(ráo)桂棹(zhào)泛天香。 月明圆峤(qiáo)人千里 ,风急轻帆燕一行(háng)。 此夜衔杯惭庾(yǔ)亮 ,几年持斧笑吴刚。 观涛岂必钱塘去 ,碧海银潢(huáng)自渺茫。 注释 张煌言(1620—1664)南明儒将、诗人,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1)兰桡桂棹:兰桡,小舟。桂棹,桂木做的桨。 2)圆峤:山名。 3)庾亮:中国东晋外戚,大臣。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 4)吴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5)碧海银潢:碧海,青天。银潢,银河。 参考译文 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不知多长的道路,泛着清香的划桨、小舟静静的飘摇。明月照着圆峤,人却相隔千里,风儿拂着轻帆,夜空中一行燕飞过。这一夜,举杯想起庾亮感到惭愧,也笑笑几年来一直持斧的吴刚。看波涛潮水何必去钱塘呢,青天银河自是渺茫。 赏析 《舟次中秋》是清代张煌言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中秋佳节的意象,写思妇的思念之苦。 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至清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中秋本是团圆之时,但国破家散,作者感慨万千。 这首诗主要写中秋佳节,望月相思,“月”、“桥”“燕”一系列的意象,写出闺中思妇的相思之苦。“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两句尤能诉处中秋相思之苦,被列为中秋相思名句。 这首诗主要写中秋佳节,望月相思,“月”、“桥”“燕”一系列的意象,写出闺中思妇的相思之苦。 通过思妇的相思之苦来诉说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不知多长的道路--这回家之路何其漫长;泛着清香的划桨、小舟静静的飘摇--百姓如江河中的小舟随波飘摇。明月照着圆峤,人却相隔千里--何日国如故家复合;风儿拂着轻帆,夜空中一行燕飞过--燕能归人漂泊。这一夜,言惭举杯的庾亮,也笑笑几年来一直持斧的吴刚--言庾亮(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依然受到尊敬)笑吴刚意在北伐。看波涛潮水何必去钱塘呢,青天银河自是渺茫--意在不随波逐流抗争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