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①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注]①释敬安(1851-1912),俗名黄读山,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晚清著名的禅宗诗僧。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鱼嚼梅花影”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写了“板桥”“(飞)雪”“蓑衣”等意象,营造了凄清冷瑟的意境。(意对即可) (2)结尾一句“鱼嚼梅花影”,与全诗前三句衔接紧密,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著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意对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于清光绪十年(1884),为作者早期代表作之一。画意显然取自柳宗元《江雪》诗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释氏的题诗则与柳诗大异其趣。 起句开门见山,交待垂钓地点,“板桥”使人容易联想起温庭筠名句“人迹板桥霜”,已觉几分寒意。次句承“垂钓”写“蓑衣”,以“雪压”托出大雪纷飞景象,着意渲染寒冷气氛。第三句承“冷”字再递进一层,“水不流”说明“江寒”已达结冰地步,所咏垂钓为冰钓无疑。这三句均未正面写到钓者,而钓者冒雪垂钓的执着神态,却已从各个侧面烘托出来,气氛显然不像柳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孤寂压抑。结句“鱼嚼梅花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出,妙趣横生。此句从查慎行《题王文选浣花溪钓图小照》诗中“忽动绿玻璃,游鱼嚼花影”点化而来,与前三句接隼无痕,使寒江、飞雪、蓑衣、游鱼、梅影等种种形象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