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7-04-06 21:01
拟古(其八)
晋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本诗题为“拟古”意即模仿古风之作,从体裁上说,属于近体诗。
B.诗歌前四句写诗人从少年到壮年仗剑远游,曾到过张掖、幽州等地。
C.诗歌五六句所写内容未必强调诗人真的吃了首阳山的薇、喝过易水的水。
D.“不见”“惟见”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E.本诗多处运用典故,使语言精炼,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与含蓄性。
【答案】CE。(A.“近体诗”错。B.“从少年到壮年”错误,应是“少年有强壮的身体和刚强的意志”。D.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实中碰不到一个真正了解我的人,所看到的只有古人伯牙和庄周的坟墓。)(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

2.结合全诗,简析“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1)从(荆轲)饮易水可看出陶渊明对豪侠的仰慕与慷慨有为的进取精神。(2分,此处如答壮志未酬、理想破灭亦可得分)(2)(伯夷、叔齐)“饥食”句表现了安贫守节的品格(1分)。(3)从伯牙和庄周等处可看出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以及现实中知音难遇的寂寞孤独之情与彷徨踌躇之感。(3分)



注解
(1)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经历,抒发了深沉的愤世之情。
(2)壮且厉:身体强壮,性情刚烈。抚:持。独行游:只身远游。
(3)张掖(yè夜):地名,在今甘肃省,古代西部边睡之地。幽州:地名,在今河北省东北部,古代北方边陲之地。
(4)饥食首阳蔽:用伯夷、叔齐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荆柯为燕太子丹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zhú,古击弦乐器,形似筝),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相知人:知己的人,即知音。这里指伯夷、叔齐、荆轲等人。丘:指坟墓。
(6)伯牙:俞伯牙,善弹琴,与钟子期为知音。事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注。庄周:即庄子,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子?徐无鬼》说,庄子送葬,过惠施之墓,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指论辩的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是说惠施死后,再也没有人能理解我而同我论辩了。
(7)此士:这些人,指上述的伯夷、叔齐、荆轲、伯牙、庄周等人。

赏析
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经历,抒发了深沉的愤世之情。
这是陶渊明的一首富于侠气和孤独情绪的诗篇。诗中通过“首阳薇”伯夷叔齐的持守、“易水流”荊轲的激昂慷慨,以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琴瑟知音、庄子与惠子的谈话知音的典实,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抚剑独行游”者壮志难酬、知音难遇,充满侠气而又寂寞孤独的形象。
读这首诗,老是有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壮士形象在人的脑海里浮现,这位壮士便是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那位离开坐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内心孤独苦闷的诗人自己。
陶渊明塑造的这位“抚剑独行游”者的形象感染着李白,也感染着后人。
    年少时身体强壮精神刚烈,持剑独自离乡出游。谁说离乡出游只在近处,到了张掖又到了幽州。饿了就吃首阳山的薇菜,渴了就饮易水的流水。一路不见相知的人,只见路旁古时的坟丘。路旁有两座高大的坟墓,那是伯牙和庄周安息的地方。这样的奇士已难再寻,我独自行游还有何意义?



相关阅读

古代诗歌中的秋意象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
朱淑真《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古代诗歌中的“杜鹃”
陈普《咏白鹭》“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全诗翻
赵翼《论诗五首·其三》“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