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3-08-29 11:45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译文]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出自]  东汉  王粲  《七哀诗》 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
     西京:指长安。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因称长安为西京。
     无象:无道或无法。
     豺虎方遘患:豺虎:指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方遘患:正在制造祸乱。遘:同“构”。
     中国:此指北方中原地区。
     委身:托身,寄身。适:往。
    荆蛮:指荆州。荆州本楚国之地,楚国本叫“荆”,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旧称荆州为荆蛮。
    攀:谓攀拉车辕,表示恋恋不舍。
    蔽:遮盖。
    顾:回头看。
    两相完:两者都能保全。
     霸陵:汉文帝刘恒坟墓,地处长安东面。岸:高地。
    《下泉》:《诗经·曹风》篇名。《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下泉”,即“黄泉”,指地下。“下泉人”,此处也有暗指汉文帝之意。

   译文1: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译文2:
    长安城内已经混乱得不成样子,虎狼一样的军阀(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造孽生患。我忍痛告别中原故土,不得不寄身于那荆楚偏远之地。送行时亲戚悲痛不已;揖别的朋友们攀着车辕追逐着道别,依依不舍。走出门去不见人烟,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载道。那路边上坐着一个面带菜色的妇人,无奈地把嗷嗷待哺的婴儿放在草丛中。走了几步,那饥妇人忍不住地几番回头看,婴儿啼哭声撕裂了母亲的肺肝,踌躇许,还是洒泪独自走开,不忍回来再看孩子一眼。饥妇人哀声哭诉:我自己还不知道身死何处,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母子两人都能保全?但愿孩子遇见个好心人,或许他还可以活下去……不等她把话讲完,我赶紧策马扬鞭离去,不忍心再听下去。登上汉文帝墓——霸陵高地继续南走,我伤心地回过头来,再望一眼那多灾多难的长安城。我忽然领悟了《诗经下泉》一诗的情境和感受,深切体会到了作者思念贤明君主的心情,此时此境使我不由得伤感。

赏析: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公元192年,大军阀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大肆烧杀抢掠,李郭二人又互相混战,造成一场空前浩劫。王粲在南下避难,逃离长安不远的路上,目睹了一幕悲剧,心中无限酸楚,便把这件事如实地反映了出来,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在交待当时的局势。“乱无象”正是军阀横暴,民不聊生的概括。诗进而对这种混乱局面指出其形成,是因“豺虎方遘患”所致,一下子就把对祸国殃民的“豺虎”即军阀的愤恨表达了出来。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这四句,写作者在混乱局势下,无可奈何被迫迁移。作者本从洛阳流离长安,现又要离开长安,故云“复弃”;“荆蛮”是远离长安的偏远之地。特地指出加以点明,以显示这次“委身”仍是出于无奈。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兵荒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就是写出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对当时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积”的惨象,仅用十个字就作了高度概括。“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下句的“白骨蔽平原”。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诗人选择了一个饥妇人由于万般无奈,只好弃子逃难的场面。草丛中呱呱待哺的婴儿,不久就要变成一具白骨是完全可以预料的,但弃子求生的饥妇人是否能逃脱饿毙的厄运尚不可知,她心中明白,等待着自己的同样是死亡。这真是惨绝人寰。“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目击者王粲在这惨绝人寰的饥妇弃子的事实面前竟因毫无解救办法,也只好一去了之。诗最后写作者登上霸陵,回头遥望长安,伤心感叹。霸陵是文帝的墓葬,文帝时代是汉代的太平盛世,因而,“下泉人”既是借用《诗经》典故表达“思治”求安,“思明王贤伯”的心愿,也隐寓了对贤明的汉文帝的怀念。

     《七哀诗》表达了诗人谴责军阀作乱,同情人民痛苦,希望国家安定的进步思想。这一主题,是结尾四句点明的。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既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概述,又有饥妇弃子的典型事例的刻画,这样忠于现实的抒写,使全诗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相关阅读

萧雄《风洞》“深谷崖边一窍开,汹汹橐龠走奔雷”
苏轼《望湖楼晚景》“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
朱彝尊《出居庸关》“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
曹邺《官仓鼠》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东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