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读诗品味年文化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鉴赏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01-22 20:34
春节是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绚丽多彩的节日,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的承传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春节文化。古今诗人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美妙的吟咏春节的诗句。北宋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

  清代蔡云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描写的是腊月廿三“过小年”扫尘的情景。晚清罗照隐的“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展示的是农村祭祀风俗。唐代诗人来鹄的“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描写了春节庭前放爆竹的场面。古诗“竹器蒸笼热气高,儿童呼母要年糕;方块拿去待宾客,尖角留来哄儿曹”,渲染了农村过年蒸年糕的欢乐气氛。清代筱廷的“一餐年饭送残年,腊味鲜肴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分明是一幅合家欢聚吃夜饭的风俗画。明代叶颢的《春节》诗“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实现了春节喜饮屠苏酒的风俗。明代文徽明的《拜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之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则是当时拜年送“贺年卡”的情形。清《压岁钱》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再现了孩子们拿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

春节

  春节,人们最看重的是合家团圆、除夕守岁。难怪诗人吟咏的春节诗中,不少是对除夕守岁有感而发的。南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恃晓光摧”。诗人与妻子一起守岁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唐代杜甫有“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之吟唱。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诗中有“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之感受。唐代史青的《除夕》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道出了除夕守岁,送旧迎新,既怀着留恋,更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心境。宋代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天哗”,再现了当时的守岁场面。除夕守岁,合家团聚之时,最能撩拨人们的思乡之情。唐代白居易的《客中守岁》诗:“守岁樽天酒,思乡泪满巾”,就流露了思乡的伤感。清代蒋士铨的“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充满了远方游子的思愁。

  春节,在古代一些名人志士心中别有一番情调。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囚于狱中的那年除夕之夜,写了一首《除夕》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抒发了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流放期间写下了《壬寅除夕书怀》诗:“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来胜如争奋,晚节冰河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作者忧国忧民之心不言而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吟咏的春节诗,富有时代色彩。陈毅元帅的“点点花灯当户照,齐战胜利在今年”;林伯渠的春节观花诗“万街相约春花市,却依骑楼似画廊。束立盆裁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而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更是独领风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正过一个“人逢盛世,景遇丰年;合家欢乐,满屋生辉”的祥和、安宁的春节。



相关阅读

苏轼《望湖楼晚景》“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
曹邺《官仓鼠》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萧雄《风洞》“深谷崖边一窍开,汹汹橐龠走奔雷”
东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
朱彝尊《出居庸关》“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