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进士起家,通判大名府。群牧地在魏,岁久冒入于民。有司按旧籍括之,地数易主,券不明,吏苟趣办,持诏书夺人田,至毁室卢、发丘墓。问至,则曰:“是岂朝廷意耶?”其上以闻。仁宗谕大臣曰:“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立罢之。 擢提点河北刑狱。大河决,议筑小吴,问言:“ 曹村、小吴南北相直,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诏付水官议,久不决,小吴卒溃。 徙江东、淮南转运使,加直集贤院、户部判官,复为河北转运使。所部地震,河再决,议者欲调京东民三十万,自澶筑堤抵乾宁。问言:“堤未能为益,灾伤之余,力役劳民,非计也。”神宗从之。问十年不奏考课,诏特迁其官,入为度支副使,拜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坐误军须,贬知 光化军,未几,复使河北。诸葛公权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熙宁末,知沧州。自新法行,问独不阿时好。岁饥,为帝言民苟免常平、助役之苦,反以得流亡为幸,语切直惊人。元丰定官制,王安礼荐问可任六曹侍郎,帝以其好异论,不用。历知河阳、潞州。元祐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卒,年七十五。 问处己廉洁、尝仕鄜延幕府,与种世衡善,父丧,世稀遗汝州田十顷,辞弗受。使归,未至而世衡卒。其子古,用父治命,亦不纳田,芜秽者三十年。后汝守请以给学,朝廷命反诸种氏。 (选自《宋史•张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欠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B.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C.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D.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诏,文中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皇帝下达命令的形式一般有策书、制书等。 C.江东,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一般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D.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问关心百姓,反对野蛮施政。魏地的官田被人侵占,情况复杂,官吏急于求成,暴力执行命令,他表示反对并上报朝廷,朝廷予以制止。 B.张问为政务实,反对扰民行为。他管辖的地方发生地震,有些人想调几十万人去筑堤坝,他认为筑堤坝没有好处,反而劳民伤财,皇帝赞同他的意见。 C.张问不趋炎附势,为人耿直。实行新法后,只有张问不迎合世俗的风气;他在闹饥荒时,向皇帝提议减轻百姓负担,言辞激烈;元丰年间,皇帝因他好持异议而没有任命他为六曹侍郎。 D.张问不热衷功名,廉洁自律。他十年不上奏自己的考核政绩,被贬为光化军知军;他和种世衡友好,种世衡友好,种世衡送他大面积的田地,他予以推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5分) (2)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5分) 参考答案 10.B 11.A(“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各级官员”不准确,决策中枢不能成为“有司”) 12.D(“他十年不上奏自己的考核政绩.被变为光化军知军”错,他是因为耽误了军需供应而被变为光化军知军。) 13.(1)官吏都能像张问那样用心办事,那还担心百姓不得安宁。(得分点:悉、患、赤子各1分,句意2分) (2)州县株连收捕,被连累逮捕的达几百上千人,张问上上疏为甩他们辩白,仅杀了首恶。 (得分点:株蔓、申理、诛,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的,字昌言,是襄阳人.进士出身,担任大名通判.群牧司所管辖的土地在魏地,年代久了被百姓冒名占有.有关官吏按照旧的登记册收回,土地已经多次易主,而地契又不清楚,吏人贪图快些完成,拿着诏书抢夺他人田地,甚至拆毁人家房屋,掘开坟墓。张问到任后,就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意思吗?”他把情况上奏朝廷,仁宗告诉大臣们说:“官吏都能像张问那样用心办事,哪还用担心百姓姓不得安宁。”立即停止收地。 提拔张问担任河北提点刑狱。黄河决口,有人建议在小吴筑堤,张问说:“曹村,小吴南北相对,而曹村受水流的冲击,全凭小吴的薄的堤坝,谁向被贬流出,所以南岸的堤坝没有冲毁。如果在小吴修筑堤坝,那左道强而使右边受害,南岸就要溃决,大水冲击,连京城附近也许受害,只能在孙、陈连护堤间筑堤以方便水患。”下诏交给水官议论,长久未解决,小吴最终溃决。 (张问)该人江东、淮南转运使,加官直集贤院、户部判官,又任河北转运使。所管辖的地区发生地震,黄河再次决口,一轮的人想调京东民工三十万,从澶州筑堤到乾宁。张问说:“堤不能有益处,而受灾之后,再发动工役劳民,不是好办法。”神宗听从他的话。张问十年不上奏自己考核年限政绩,诏书特别升迁他的官职,进入朝廷任度支副使,授因为耽误军需供应,被变为光化军知军。不久,又担任河北转运使。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诸葛公权作乱,郡县中株连收捕,被连累逮捕的达几百上千人,张问上上疏为甩他们辩白,仅杀了首恶。 熙宁末年,任沧州知州。自从实行新法,只有张问不迎合世俗风气。遇到饥荒年,他对皇帝说百姓如果不能免去常平、助役的苦役。反而以流亡为新云,语词激切直的的惊人。元丰年间改定官制,王安礼推荐张问可以担任六曹侍郎,皇帝因为他喜欢发不同的言论,不予任用。历任河阳军知军,潞州知州。元祐初年,授任秘书监、给事中,多次升官至正议大夫,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张问廉洁自律,曾经在鄜延幕府做官,和种世衡交好,父亲去世,种世衡送他汝州田十顷,推辞不接受。张问公事外出,尚未回府而种世衡去世。种世衡的儿子种古,听从父亲的遗命,也不收回田地,田地荒芜了三十年。后来汝州太守请求把田给学校,朝廷命令把田返还给种氏家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