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诗词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12-14 18:19
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请看显示作者铁板钢牙、激昂斗志的一首七绝: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联系现实,我们可读出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的复杂感情。“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沉郁已久的愤懑情怀。
三四两句诗人用祈使句和设问句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然性,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现出反衬的笔法,又现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
如贾岛一反自己“清真僻苦”“郊寒岛瘦”风格而写的一首诗: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显然,这里的“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的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把内心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
在大量的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
以杜甫的《前出塞》为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的前四句,很像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如总结战斗经验。
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突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