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典诗歌对比鉴赏之表达技巧异同比较方法与练习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03-23 21:57
古典诗歌对比鉴赏之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比较。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注]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
[唐]张悦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人日:正月初七。
薛诗的三、四句与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案 
相同: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
人日思归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了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归落在雁后、思发于花前作对比。这两句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以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

蜀道后期
赏析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了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