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与构思技巧类试题解答步骤与阅读练习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06-05 22:49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设题角度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知识储备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比 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 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对 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 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 张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 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设 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 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 第二步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 第三步 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 答题范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点四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1.设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
构思技巧
作 用
抑 扬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铺 垫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伏笔照应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以小见大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以景结情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卒章显志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规范答题:
■ 第一步 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
■ 第二步 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
■ 第三步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 答题范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解答技巧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洞使用套话。

二.问题探究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未展芭蕉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诗,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并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  ①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定 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四.拓展延伸
【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的辨析】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五.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