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摸底考试(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BD(B项,“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无中生有;D项,对“海浸城根老树秋”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15.①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②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③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每点3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五) 河北省邯郸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 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B(2分)(“拟人”应为“比喻”) D(3分)( “急促”应为“悠远”) 15.答案: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2分)“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1分)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2分)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