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 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注 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1)本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呢?(3分) (2)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一下颔联“落”、“冷”两字的艺术效果。(4分) (3)最后一联中,“对”字可否改成“在”字?两者有何区别?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从颈联的“蝉鸣”、“雁去”来看,本诗描写的情景应当是夏、秋之际,渲染的都是这么一个季节变换时期的傍晚萧瑟景象。 (2)鲜红的莲花在微雨飘过之后无声无息地落下,令人有夏意阑珊之感;在寒意逐渐加重的情景下,斜阳辉映的半江河水都冷冷的。“落”、“冷”两字凸现了秋意的清冷和夏末的不得不退去,使得诗歌带有了灰暗和伤感之情。 (3)不可。“对”字体现诗人作客他乡,因见萧条秋景而感到凄苦、清冷,引发内心憔悴、沧桑、疲惫和忧愁的苦痛;“在”字更多地强调所处的客观之地,未能很好地沟通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之物的关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