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明诗鉴赏 >

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7-06-01 15:24
《秋望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诗词作品之一,作于明弘治年间,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释
⑴汉宫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一作“汉边墙”。
⑵客子句:“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⑶弢(tāo):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
⑷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⑸飞挽(wǎn):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⑹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⑺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诗。 (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的秋意。
B.首联中作者看到汉朝宫墙外是黄河水环绕,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D.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
3.联系全诗,赏析“迷”和“冷”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1分)边塞诗
2、(3分)B
3、(4分)“迷”写的是渡口滚滚黄尘中难以看清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冷”写的是月下清冷、寒冷的战场,也隐约透出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月下清冷的古战场、以及练兵场的紧张共同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二: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对比。(1分)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1分)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1分)②双关。(1分)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1分)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1分)(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1分)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1分)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1分)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颈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亮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2.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D (B.对作者的情感理解有误。D.“直抒胸臆”理解有误,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 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2.(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
(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
(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译文
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游子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游子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

赏析一
《秋望》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首联点明了环境和时令: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整个画面广漠雄浑,渗透着几分悲凉,几分惨淡。
颔联前句写身为游子的诗人来到郊外,只有野马似的游气,飞扬的尘埃与之相随,后句写将军佩带箭众准备抵抗外来入侵之敌,其英雄霸气,跃然纸上。
颈联极写战场的萧索景象,黄尘弥漫的原野地上,是古渡和在尘土飞扬中艰难行进的战车,而天上挂着是一轮孤冷惨淡的“白月”。
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赏析二
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出使前线,有感而发,遂成此诗。
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
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
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文章标签: 写景   黄河   大雁   边塞   秋风   忧国  



相关阅读

刘崧《东园雨坐书怀》阅读答案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张家玉《军中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全
王猷定《月螺川早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马中锡《晚渡咸阳》阅读答案附赏析
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帮助
(9)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