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明诗鉴赏 >

王世贞《登太白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03-30 11:19
《登太白楼》为明代诗人王世贞之作,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诗中缅怀李白,对其文章、风采表示了极为崇敬的心情。直写李白的飘逸神姿,感叹楼仍在而大诗人李白之后无人可及。

登太白楼①
昔闻李供奉②,长啸③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④。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⑤。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⑥。


注释
①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王世贞此诗前实写,后虚写,表无限追慕之情。
②李供奉:即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③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这里指吟咏。
④“此地”二句:此楼自经李白一登之后,遂扬名千古。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⑤“白云”二句:以天高海阔、白云明月,喻李白心胸博大、高朗。曙,黎明色。天门,星名。属室女座。此指天空。
⑥潺湲(chān yuán缠元):水缓缓流动貌。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译文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
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赏析一
此诗写登太白楼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作者巧妙地弃其实事,择其风度、襟怀等精神气质上的情状,从空中落笔加以咏颂,非常传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前四句借事见情,后四句写景见情,明与暗、显与隐,直露与含蓄相结合,避免了结构上的板滞。

赏析二
前二联写李白当年游览的情景。首联写李白的风度、襟怀。“昔闻”二字暗传钦羡之情,“长啸”“独”三字用以形容李白的为人。颔联写李白的名声、地位。用“一垂顾”“百代留”既凸现了李白的卓异,又写出了诗人的深远影响。猴儿联写眼前景物。颈联中所写之景是在李白诗中多次描摹过的,如今见景思人,情不能禁。一方面表现李白不再来的空寞感,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当有天马行空的大诗人出现。这是前二联情感流程的合理延伸,又为下一联作了必然的铺垫。尾联是由极度崇敬而自然生发出来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惋,流露出作者“恨不得与其同时”的惆怅之情。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李白和太白楼,而是结合登楼所见和登楼所思所想,创造了本诗的意境,形成了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色。全诗清新疏朗,语言精巧而不雕琢。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明朝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后七子”领袖之一。赠太子少保。


1.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____。(1分)
2.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
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
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古诗阅读答案:
1.李白(1分) 
2.D(3分) 
3.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4分)


文章标签: 怀古   明月   白云   登楼   王世贞  



相关阅读

于谦《示冕》“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日惊秋老,相
(明)陈宪章《访客舟中》“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
于谦《岳忠武王祠》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马中锡《晚渡咸阳》阅读答案附赏析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全诗翻译赏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