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明诗鉴赏 >

夏完淳《即事(其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04-15 12:08
 即  事(其二)
(明)夏完淳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①,满目尽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②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注释】①汉腊:古时十二月里祭百神称作腊祭,腊祭之日称腊日,十二月称腊月,汉腊,代指中国的传统历法,此处指明朝。②六军:抗清复明的起义军。
6.有人认为,这首明代诗歌具有唐代边塞诗的鲜明风格。请简要说明这种看法的根据。(4分)                                                   。
7.对诗中加点的“敢”字和两个“尽”中进行赏析,简要说明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及解析】
6.①从景物上看,胡沙,胡地的大漠黄沙,是边塞特有的景象;悲笳,悲凉的胡笳之音,是胡人特有的音乐。(2分)②从内容上看,边塞诗一般把边塞的艰苦战斗生活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结合起来,这首诗的第一联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风格、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景物和内容上入手。景物是直观的判断,比较容易把握,抓住“胡沙”“悲笳”等景物,即可正确作答;从内容上理解,则需要对唐代边塞诗有一定的了解,可适当地展开联想,把自己熟悉的一些唐代边塞诗与这首明代诗歌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即可看出二者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7.①“敢”,是岂敢、怎么敢、不敢之意,说明战斗非常艰苦,诗人不敢想家,表达了誓死抗清、热爱国家的思想感情。(2分)②两个“尽”字意义略有不同,第一个是全部、完全之意,表现清军入侵,国家山河破碎、满目荒凉的景象;第二个是完了、光了之意,表现起义军抗清复明的大业彻底失败的情景。两个“尽”字都表达了无比痛惜、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以基本搞清诗歌整体内容为基础。答题时,应把加点的字和其所处的语境结合在一起进行考量,而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敢”字,把第一联综合起来理解,即可看出“敢”表示的意义是否定的:
抗清复明的战斗万分艰苦,报国真是不容易啊,国恨家仇如此深重,我怎么敢再顾念妻子儿女呢?对两个“尽”字的理解也同样如此。“满目尽胡沙”是个比喻,诗人眼里看到的全都是黄沙,可见国家破败到何种地步;“六军浑散尽”,参看注释,即可正确作答。

【赏析】
这首明代诗歌具有浓郁的唐代边塞诗的鲜明风格。倘若不注明诗人的朝代,读者普遍会以为它出自唐代某位边塞诗人之手。之所以如此,在于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使读者眼前不由得展现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战斗如此艰苦,报国谈何容易,国仇深重,我不敢想家,表达了诗人誓死血战到底的豪迈情怀。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相关阅读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阅读答案附赏析
高启《牧牛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庠《赤壁》阅读答案附赏析
杨基《春草》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道源《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全诗翻译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