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范仲淹 >

范仲淹《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12-04 21:32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ái)、老咸尫(wāng)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本词作于作者新政失败,频遭打击期间。
1.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作做简要分析。(5分)
答:本词刻画了一个笑看历史、忘却功名、及时享乐的词人形象。(3分)历史中三国的英雄也不过三分天下,何不趁此年华醉心于酒乐?(1分)现实中没有人能不衰老,我们应把一切浮名都抛开,忘却一切不快。(1分)
(解析:本词属咏史抒怀类词作。此类词作,词人往往借助历史题材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追求。本词中,词人借对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刘备的评论和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表达自己新政失败后的感悟——忘却功名和不快,暂时醉心于酒乐)

2.有人说,此词包含着浓重的颓废情绪;也有人说,此词暗含着积极用世的渴望。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词作加以探究。(6分)
答:示例一:此词包含着作者浓重的颓废情绪。(2分)作者因新政失败,频遭打击,徒劳无功,心情极度苦闷,所以借对历史人物的评说表达自我的感触,“用尽机关,徒劳心力”自己和他们何其相似,不如沉醉于现在的时光,把功名忘却、抛弃,及时行乐该多好。(2分)由此看来,此词透露着词人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2分)
示例二:此词暗含着词人积极用世的渴望。(2分)从词作表面看,作者因遭遇失败后醒悟想要及时享乐,以排遣苦闷的心境,实际上,是词人极度苦闷之后的愤激之词,而这种愤激,也折射出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2分)“人世都无百岁”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的人生,本当为国出力,为民请命,怎禁得起几番蹉跎?因此,愤激中,承载的是感慨时光飞逝、渴望建功立业的本心。(2分)
(解析:本题属探究类试题,明确观点后,要从词作中找出对应语句加以证明。本词中,词人评价历史,带有消极颓废之情绪;词人感慨人生短暂,暗含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建功立业的愿望,以此两方面展开分析都可)


参考译文
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赏析
范仲淹的这首词写的是对历史的评价、对人生的看法,是为词之别调。然而,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词为“小道”、“末技”的世俗之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此篇的风格必然是戏谑的。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国志》,不禁笑话起曹操、孙权、刘备来。他们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与其像这样瞎折腾,还不如什么也别干,索性和刘伶一块儿喝他个醺醺大醉呢。
下片则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词》的诗意,人生一世,总没有活到一百岁的。小的时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呢!就算作到了一品大官、百万富翁,难辞白发老年将至的命运!全篇纯用口语写成,笔调很诙谐,似乎是赤裸裸宣扬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实际上它是词人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的一个雪泥鸿爪式的记录。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浇之。愤激之际,酒酣耳热,对老友发牢骚、说醉话,颇有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难言况味。

赏析二
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祐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著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相关阅读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
范仲淹古诗词集锦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翻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范仲淹生平简介介绍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