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05-28 23:22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结合一、三两联,2分。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扣1分)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结合二、四两联,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少一联扣1分。共3分)
2.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 (1分),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2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3分)


二:
(1)诗歌的尾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2)诗词鉴赏家刘学锴说这首诗的第三联写得既有情致,又不落俗套。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比喻。诗人把自己比作孤舟,借孤舟起兴,说自己不要埋怨孤舟,自己原本就是一只孤舟。此句照应了“十年四泊百花洲”一句,表达了诗人身如孤舟,漂泊无定的羁旅之愁,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颈联紧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边杨柳,依恋眼底云山,诗人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是岸旁烟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有情致,又不落俗套。





参考译文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平江,指平江府,在今江苏苏州,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建有姑苏馆、接官厅,专门接待朝廷官员和国外来使。百花洲位于城外河边,当时洲上有百花庵,屋宇宏伟,规模颇大。


赏析:
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额、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全诗语言平易朴实,语调流畅,读来上口,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赏析二:
题目“泊平江百花洲”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其一,它定要描写百花洲之景,其二,它定要抒发羁旅漂泊之情。 首句是议论:吴中最好的地方是苏州。由此句可知,百花洲必是苏州之胜景,诗人泊于百花洲必定充满喜悦之意、赞美之情。二句“王程”指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胜游”的意思是美妙之游,“胜”字形容游得愉快,心情舒畅。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一般情况下到不了百花洲,这回却因为公事而能来到,真是幸运极了。

三句的“半世”指半生。全句的意思是,半生中,总是在三江五湖间奔波。作者是官吏,自然是在三江五湖间历任官职。四句的意思是,十年间到百花洲来了四次。颔联两句,既抒发了羁旅漂泊之惆怅,又突出了百花洲之美——已经来了四次了,可是仍然感到欣喜。这两句每句用三个数字,各不重复,对仗工整,语意联绵不断,实是不多见。

颈联的“傍”通“旁”。两句的意思是,岸旁的杨柳都认识我,眼前的白云青山都挽留我。这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百花洲的熟悉,而突出的手法则很别致,诗人不说自己熟悉这里,却说这里挽留我。它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杨柳云山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双方的情感融而为一,使诗人对百花洲的喜爱之情更显浓重。

尾联,诗人以眼前的孤舟起兴,抒写身如孤舟、漂泊无定的伤感之情,点明了诗的主旨。它先说不能埋怨孤舟无固定的居住,再说不能埋怨的原因——自己就是孤舟。这末句以比喻的手法突出孤舟与自身的相似点,非常十分贴切。



相关阅读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