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犹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注】诗人经过九年宦游生活又重来到东林寺,遂作此诗。芥:比喻心中的不快。碓:碓是舂米用具。 (1)诗歌尾联远用了哪种修辞?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诗人是如何围绕主旨抒情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设问。究竟是谁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远处村野传来的野碓声。②这一联暗示了题旨,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在结构上是照应题目,首尾圆合。 (2)首联以议论开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旷达。颔联写景抒情,再次表达诗人的豪迈达观和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颈联写诗人的心理感受,表达了诗人倦于宦游,委心任运的思想。尾联以设问作结,以田园生活把诗人的心带进一个新的境界。 二: 【注释】淳熙五年,宋孝宗召陆游由蜀东归,这是他经过九年宦游生活之后的东归途中再宿东林寺。①云梦:指洞庭湖。②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③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山临长江,作者入蜀时曾在此处赏月。④虚窗:敞开窗。野碓(duì),山野间的水碓,碓是借水力舂米的工具。 1.颔联写景采用了哪些手法?请作分析。(5分) 2.作者在首句“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议论入诗,结合全诗,请问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想法与情怀?(6分) 参考答案 1.①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月亮,联想到入蜀时在西塞山前欣赏的月亮,一个“戏”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2分)②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作者眼望着天上明月,耳听着寺里悠扬的钟声,表现了东林寺的清幽,“招”字表现出作者的洒脱。(3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等级: D。 2.①作者说自己已经观赏过无数高山大川、奇峰秀水,浩渺的洞庭湖怎能成为我心中的不快,②言外之意是,在我心中,洞庭湖也能放下,至于宦海沉浮更算不上什么。③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或旷达情怀)。 【简析】 本诗写了自己再宿东林寺,望明月,听钟声,洗心涤虑,心旷神怡,产生了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首句议论开始,形角的概括了诗人的行程,抒发了一种旷达之情;颔联写邀月闻钟,反映诗人对幽静东林寺的喜爱;颈联写与老僧话旧,表现出诗人对东林寺深厚的感情,尾联写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把诗人带入一个超脱旷远的境界。 赏析: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是陆游的七言律诗。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十四日陆游路过九江宿于庐山东林寺。 这是作者夜宿庐山东林寺的纪游诗。首联借用司马相如《子虚赋》:“吞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云梦,原为古泽名,后泛指古楚国楚王游猎区,有传说的世俗故事。这二句说,看见江湖的万千峰,不因为庐山云雾缭绕和梦幻传说而介意,对山水他都喜爱。颔联中诗人忽发奇思:把西塞山的月亮召来听这东林寺的钟声。陆游《入蜀记》曾写西塞山“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可见西塞山前月给他的印象很深。西塞山是古战场,东林寺的钟声是佛门祈求人间福祉与和平的声音,这个意象蕴涵着深刻的感悟。颈联说人生无定,诗人不曾预料自己会重来借宿,寺里的老和尚也不记得诗人曾来过。尾联说:正是入暑的六月天,敞开窗户熟睡,是什么声音把诗人从睡觉中惊醒,原来是山野间的水碓,那自然的流水推动石碓而发出连续的响声。这其中的涵蕴之意,值得慢慢领会。 首句“看尽”说明诗人观赏山水风景已多,进而可知,一般景色不可能再对他有强大的吸引力。就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第二句中的“芥”本意是芥蒂,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让人不快。云梦风景让诗人心生不快,可是诗人“不嫌”,这是双重否定,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也就是说,诗人是喜爱云梦地方的景色的,不管它有什么样的缺点。这两句是说,我来到了云梦,我是喜欢这里的。它们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的“戏”字意为游戏、玩耍。戏招,就是开玩笑一样招,进一步说就是高高兴兴地招。则颔联的意思是,诗人高高兴兴地对着西塞山前的月亮打招呼,说道:“来吧,明月,来听东林寺里的钟声,你听那钟声何其清越!”这两句突出了东林寺钟声之美,阒寂的夜晚,空旷的山中,钟声清脆而悠扬,自有一种荡人心魄的魅力,自有一种漱涤俗欲的力量。这两句写西塞山前明月,写悠扬的寺里钟声,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东林寺的喜爱。 颈联叙事兼议论,诗人的意思是说,我没有料到自己竟然又一次来到东林寺,可是寺中的老僧却记得我曾经到过这里。这两句语意显豁,不过,它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东林寺乃是记忆中优胜之地,这次来真有点意外,暗含庆幸之意。同时,老僧居然记得我,可见东林寺僧人对自己真算不错,暗含一种知己相逢之意。这两句是从人事的角度表达对东林寺的喜爱之情。 尾联的“虚窗”指窗户开着,六月天已热,故开窗。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装置一块圆石,以足连续踏木杠的另一端,石连续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连续的声响。野碓,山野间的水碓。当诗人敞开窗子熟睡之际,忽被一种声音惊醒,一听,原来是野碓舂米的声音。这里虽是写被惊醒,却不是写声音可厌,而是写声音可喜。这样明月相照夜晚,舂米的水碓声声传来,把乡间生活的静谧安宁充分地显示了出来。当此际,谁不兴定居于此之意?谁不对美好的田园生活产生向往之情?诗人以设问手法,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