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答案: 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2.B 翻译: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赏析: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这《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诗通过对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终形成一川江水的过程,启示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第三首诗通过“探寻水源,寻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执其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偶题三首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wéi )①。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③,万斛(hú )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④,一川寒碧自萦回⑤。 【其三】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qióng )随处弄潺湲(yu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