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赏析: 梅子黄时,正是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的无数人家,笼罩于连绵阴雨之中长达上月。看着长长短短的黄梅雨,一个人无愁怕是也要生愁吧。好在黄梅雨终于要结束了,“疏疏数点”,暗示了夏天的进展。这对于惯居南方的人士,多多少少带来些喜悦的成分。这种喜悦淡淡的,不捕捉很容易擦肩而过。 偏偏诗人身处异乡殊方,这重喜悦或许要打些折扣。杨无咎耻于依附秦桧,屡被征召而不就,寓居洪州南昌。尽管独在异乡为异客,尽管萧索落寞,可是“节”还得过,入乡随俗。 以下转入风俗的描绘。那金色的粽子,泛着碧玉颜色的菖蒲,几许风物,依然保留着荆楚旧俗。(角黍即粽子,菖蒲为水生草本,有香气。老百姓将菖蒲与艾叶扎束,挂于门前,以祛邪禳毒。)再来看风俗中的人们:夏衫上挂着用艾叶裁制成的虎形饰物,不但如此呢,妇女们还要贴上朱墨所写的符箓,臂上缠着红丝线。盖虎为百兽之长,能吞噬鬼魅;据《荆楚岁时记》,民俗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叫“长命缕”。当角黍、菖蒲、艾虎、朱符、红缕这些意象一一出现,端午的味道就浓郁了。逗引得女子们嬉戏起来,摇着绫扇,香气氤氲,不觉已是正午。 下片由风俗转入历史。屈原以其忠贞的爱国精神和始终不渝的节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记忆。但是那自沉于湘水的屈原早已远去,诗人劝道还是莫借酒浇愁感时伤怀了。不如轻启婉转的歌喉,敲响悦耳的象板,也胜过读那《离骚》。此处作者故意强作解人,实际却是正语反说,要人忆起屈原。所谓“想不想时已是想,何不连不想也不想”,可作如是解。 在那美好的歌声、乐声中,荷花的香味也悄然袭来,一切都恰到好处,一切皆自然而然。当此时节,他乡的游子也要醉了,一路向醉乡深处蹒跚。诗人卧于席上,突然听到江头喧闹的声响,想象画船随着鼓声奋进,是在赛龙舟吧?整首词戛然而止,我们听到那画外音,自可想见端午赛龙舟之盛况。结句的龙舟赛,又与上片的端午民俗遥相呼应,整首词浑然一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