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竹阁》“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6-09-01 16:19
竹阁
苏轼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注释
⑴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白居易知杭州时为乌窠禅师所建。
⑵海山:海中仙山。兜率:兜率天,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传灯录》载释迦牟尼佛生于兜率天。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院,故白居易《答客说》诗有:“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句。此用白诗句意。
⑶古寺:即指广化寺。
⑷“白鹤”二句:《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祷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李远《失鹤》诗云:“华表柱头留语后,不知消息到如今。”苍龙,此指翠竹。
⑸萧郎:唐代协律郎萧悦,工画竹,曾为白居苏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如真。苏轼此处赞竹阁之竹如萧悦之画。
⑹渭:渭水,源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入黄河。这里以渭上村代指白居易。
⑺遗像:指竹阁中的白居易画像。
⑻维摩诘(jié):毗耶离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讯的舍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此处以维摩诘喻白居易。

译文
无论是蓬莱山或兜率天,皆茫然不见,唯有古寺竹阁仍然丛竹满轩,景虽是然人已非。白居易携白鹤离杭时没有留言,只有竹阁翠竹还是当年所种竹子的后代。竹阁翠竹之美有如萧郎之画,使我深深地怀念崇敬的白翁。既见不到白翁其人,让我以自己的新诗请教竹阁中居易的画像。但其遗容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我感到多么的茫然和孤独啊!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作《孤山二咏》,《竹阁》即其中的一篇。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鸟窠禅师而建。元和年间(806-820年),白居易任职杭州,入山拜谒,并建竹阁于西湖之滨,请禅师来阁内居住,自己也常游息其间。白居易因“上疏论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旧唐书·白居易传》),于是任杭州知州;苏轼也因“论事愈力,介甫愈恨,······乞外任避之,通判杭州”(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轼非常仰慕白居易的为人,曾自称“出处依稀似乐天”。这首诗便是对白居易的思慕之作。

赏析
《竹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写竹阁及其中的竹,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独之感。诗中写景虚实结合,用典贴切。
苏轼在这首怀古之作没有对竹阁作具体描写,仅翻用白居易诗句,就充分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慕之情和眼前没有同调的孤独之感。苏轼诗好用典,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这首诗首联即用白居易诗中事,说无论是蓬莱山还是兜率天,皆茫然不见,所能见到的只有白居易当年为鸟窠禅师建的竹阁,仍然丛竹满轩。“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竹阁的寂静,又是怀古,再也见不到白居易“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白居易《宿竹阁》),诗一开头就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苏轼反用李远《失鹤》诗之意,说李远为失鹤“留语后”却仍“不知消息”而伤感,而白居易携华亭二鹤离开杭州时连“留语”没有,只有竹阁翠竹还是当时所种竹子的后代。“白鹤”句扣“海山”句,“苍龙”句扣“古寺”句,两联都是以有(竹、竹阁)衬无(海山、兜率、白鹤),抒发了“前不见古人”的“茫然”之感。
颈联集中写竹,也是全用白居易诗中事。萧郎肃悦,曾为白居易画十五棵竹,白居易作《萧悦画竹歌》为谢。那幅图画得栩栩如生,白居易诗即赞萧悦之画有如真竹;而苏轼诗即赞竹阁之竹也如同画中一样美。渭河平原盛产竹,《史记·货殖列传》说:“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竿竹。”白居易是渭南人,有《退居渭上村》诗,其《池上篇》又有“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语。颈联对句即以白居易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更点明了全诗主旨。
竹阁有白居易遗像,苏轼《竹阁见忆》可证:“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的大乘教主,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去问讯的舍利佛、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栖心释梵,浪迹老庄”。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香山,“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故苏轼以维摩诘喻白居易。最后两句是说,既见不到白居易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洁,默然无语,诗人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流露于言外。



相关阅读

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
苏轼《醉落魄·离京口作》“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审美赏析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阅读答案附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