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注: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句以‘月’点题,首联中“残夜”与“四更”承接、照应,交代了月所处的特定时间。 B.颔联借“镜”“钩”等意象写出了月光与月形,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 C.颈联的“兔”与“蟾”无不与月有联系,“疑鹤发”与“恋貂裘”分别从侧面写出了月色之白与月光之寒。 D.尾联的“姮娥”就是“嫦娥”,一个“寡”字突出了嫦娥的孤寂,同时也带有诗人自况的意味。 2:“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颇得后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中的“穿”字也被历代评论家赞美。你认为“吐”与“穿”字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4分) 参考答案 1:B “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错。 2: 两个字所创设意境不同:“吐”字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山间显露出来的景象;(1分)“穿”字写出了乱石直插云霄的挺拔和力量,(1分)两个字运用的艺术手法相同:都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使意象“山”有动态感(形象而富于表现力)。(2分) 赏析 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儿写的.那时他不仅远离亲人,孤独,寂寞,而且穷困多病,前途渺茫.在这种情况下来写诗,那肯定与抒写这些情况有关. 全诗四联八句,是一首借月自怜之作.一、二两句写残月出山,映入水中,反射而出,照明水楼的景色,同时点明看月的地点.三、四两句分别承接一、二两句,月光如匣镜,承接山吐月;月形如帘钩,承接水明楼.五、六两句贴身用意,月色临头,兔疑发白;月光随身,蟾寒恋裘.对镜(月光)见发,临风(风帘)则寒,又分别承接三、四两句.最后两句点明题旨.诗人揣度嫦娥独处,又正值九秋,无可奈何之情绪,一如诗人之孤独寂寞.可以说全诗看似句句在写月,可实际上却是句句在自怜.他完全是借写月亮来抒写自身的情状.诗人这种伤痛,无人能解,更无人能知,他只好向月亮倾诉,借月写之.写月就是写他自身,这也就是古诗词里头的借景抒情,借物咏怀的一种惯常用的手法. 总之,全诗写景精切,布局缜密.除首句点明“月”之外,其余各句用“镜”、“钩”、“兔”、“蟾”、“姮娥”以指代残月,或比或兴,反复吟咏,而丝毫不令人感到重复累赘.难怪会被苏轼称赞为绝唱。 一个“吐”字用得妙;是月亮照亮了水和楼,却说“水”明了楼,所以后来被苏东坡称为“绝唱”;月亮未升起以前,乌黑塞野,天地上下好像一个被合住了的匣子,月亮升起来了,乾坤为之一开,好像打开了一面镜子,亮光豁然溢满,因为在川中四更天才出月亮的日子,只会是农历每月的二十六七,且是下弦月,所以透过窗帘看天上的明月,好像是帘上挂了一个风钩,因为镜子,想到自己的鹤发(花白的头发),因为寒风吹来,冷的,引起下文貂裘,因为月亮,想起下面的玉兔,蟾蜍,姮娥(即嫦娥,宋代因避宋真宗赵恒的讳改,后世因之),不说自己自艾自怜,却说玉兔、蟾蜍关心自己,月宫中的玉兔、蟾蜍看着我,可怜我,我由此也想到了抛弃后羿而独自寂寞的嫦娥,推己度人,博爱万物实为自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