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7-01-01 17:46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释
(1)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2)哀音:哀婉的声音。
(3)稳:安。
(4)亲:近。
(5)得:能够。
(6)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7)丝:弦乐器。
(8)管:管乐器。
(9)感激:感动,激发。
(10)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参考译文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赏析
《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相关阅读

杜甫《去蜀》“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意思翻译
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全
杜甫《乐游园歌》“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全诗
杜甫《江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原文赏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全诗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