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4-02-08 12:39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翻译:
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
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我)感到惊恐。
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
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鉴赏】
这是一首羁旅诗。
《暮过山村》是唐代贾岛的作品,是一首羁旅诗。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

  深秋的傍晚,诗人孑然独行山间。山的野旷,暮色的森严 ,都给人一种抑郁和恐怖的感觉。“数里闻寒水 ,山家少四邻。”诗人经过山村,数里之外,即已遥闻潺潺流水之声 。这是写的听觉 。循着这听觉——潺潺流水之声,远远望去,隐约可见稀稀落落的山村人家。这样,由听觉出发,带出视觉,轻轻地绘出一幅山村居民的凄凉图景。数里之外,遥闻流水潺潺 ,但却不可能“ 闻”到水的寒冷。很显然,此处着一“寒 ”字,主要是写诗人独行山间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对山村野景旷色的独特心理感受。颔联则通过写景,把诗人的这种独特感受具体化、对象化了。旷野之中,但闻怪禽啼号,饥鼯野鸣;落日下坠,天色转暗,若大的天地,仿佛顿时变得低沉狭小了,给人以沉重的压抑之感。这,也许是由于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对陌生山村的生疏和隔膜,情不由己而产生的疏远感,而一旦进入了这一特定的环境,稍稍熟悉,便可逐渐减弱以至消除这种感觉,逐渐与之相适应了。所以,接下来颈联写出的夜景,也即诗人对山村夜色的领略,便显得平和亲近得多了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而此时此刻,平安无事,没有烽火,没有硝烟。因而在诗人眼里,月色下的山村尤其显得静谧和亲切。新月初起,幽然唤起一种清新感、宁静感,惶惑的情绪渐渐淡化了,隐没了,他终于信步走进了山村 ,看见宅边的桑柘树,一排一排,看见缕缕炊烟,冉冉升起,恍惚返回久别的故乡一样,一种亲切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诗人汇进偏僻的山野村落,与村民们融为一体。

  这首五律,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线索,是写诗人与山村的自然距离 ,由远(“ 数里闻寒水”)渐近(“萧条桑柘外 ”),不断缩短,直到进入山村——由此绘出诗人“过山村”的全部过程;而暗的线索,则是写诗人与山村的心理距离 ,由疏(“落日恐行人”)到亲(“烟火渐相亲”),不断接近,直到融为一体——由此绘画出诗人的感情从惶恐隔膜而至欣慰亲切的全部过程。而这两条线索,都是通过山村景物的刻画表现出来的 ,寒水、山家 、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桑柘、烟火??随着这些山村景色的层层叠现和逐渐淡化,诗人的行程不断推进,感情不断回应。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把自己的行踪和情感融入到景色的描写之中去了,因而景中有诗人踪迹在,更有诗人的情感在 。


文章标签: 羁旅   写景   山村   月亮   烟火   深秋   山水   落日  



相关阅读

李冶《明月夜留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高适《赋得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
卢纶《题云际寺上方》“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韩偓《翠碧鸟》“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贾岛《戏赠友人》“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全诗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