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不作儿女别, 临歧涕泪沾衣巾?”高适《别韦参军》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5-05-15 12:13
别韦参军
高适
  二十解书剑, 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 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 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 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 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 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 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 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 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 临歧涕泪沾衣巾。


注释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
【屈指】计算时日
【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
【岁不登】收成不好
【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
【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

作品背景:
在盛唐时期,豪迈浪漫的诗人除了李白之外,还有高适。他虽没有李白那样纵横绝世的才气,却有非凡的政治能力。二人性格十分相近,目空一切,壮志干云,曾结伴在梁宋一带漫游。高适早年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去边塞寻求报国机会,但也没有结果。而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优秀的好诗。大概是“文章憎命达”之故,等到安史乱后他官位渐高,好诗也逐渐少了。《别韦参军》就是写于虽贫困却豪迈的梁宋时期,和《别董大》一样,都是送别诗中少见的意气风发之作。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这开首五言四句,是诗人自道早年经历。迎面扑来的是盛唐特有的昂扬的气息,在那个狂人辈出的时代,士子们怀着自信和理想,去长安寻求宽阔的人生之路,希冀着成就一番伟业。高适便是在弱冠之年来到天子脚下,凭着“解书剑”的文才武略,他是那样自信,以为公卿之位屈指可取,他眉眼炯炯地抬头看那皇宫巍峨的大门,想象着自己立刻就能头戴花翎地进进出出。真是年轻人的自信和天真啊,仿佛世界就是他的,双掌一合就能握在手中。建功立业的渴望,在他胸中像海水一样涌动、翻滚,是那样急不可待,他要追赶易逝的岁月。在那篇有名的《塞下曲》中他说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所以他不甘心做一个皓首穷经的酸朽书生,他要趁着风华正茂,来长安干谒圣主,博取功名!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可是现实不动声色地嘲笑着年少轻狂的书生,是啊,在这个太平盛世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礼乐制度遍泽四海;文治武功,风教的鼎盛,恐怕连三皇五帝的时代也不能及。可是这样“伟大”的朝世,丰功伟绩都是属于天子近臣的,一介布衣,没有资格去干谒圣明的君主。似褒实贬的四句话,将诗人心中的不平一吐而尽。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受了挫败的诗人回到家乡,但家中却没有良田沃土,何以生活呢?他只好东去梁宋,在商丘谋生。汉代的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起兔苑,开凿雁池。诗人在曾经的歌舞游冶之所种田捕鱼,艰难地寻求生计,为收获不丰而心酸发愁。这四句中连用几个典故,牢骚之情缠绕其中,令人颇感无奈心酸。诗人的家乡在河北景县,而非洛阳。之所以说“归来洛阳”,是因《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说:“且使我有雒(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苏秦当年引锥刺股、发奋读书以求功名显达的事迹,在诗人心中定有强烈的共鸣。当年的策士虽早年落魄,最终却能纵横六国、荣归故里,这对失败之际的诗人也是莫大的鼓励。雁池垂钓,又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水以待贤君的典故,来激励自己暂且忍耐,虽然也会“心长苦”,但或许有一天,会遇到像周文王那样知人善任的明主,披砂简金地寻到自己,去为他施展平生的才华。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在埋没于乡间山野的日子里,人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出众之处。唯有你,懂得我,欣赏我,和我交往,最是相亲。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感人的语言,像孩子一样说出心中的感激,患难之交见真情,贫困落拓之际的友谊,好比漆黑长夜中的一盏烛火,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韦参军是怎样给诗人以笃厚的真情呢?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下层小官,官俸微薄,但是在高适需要接济的时候,却从来没有一次因为家贫而拒绝过,这种交情,相识百年的人也不过如此啊,诗人深深的感激着这样的福气。高适是一个性情豪放之人,喜好交结,他的《邯郸少年行》、《古大梁行》等诗里都充满着豪士侠客的肝胆意气,李白、杜甫也曾与他一起“弹棋击筑”、“纵酒高歌”,慷慨怀古。在与韦参军交往的时候,他们日间骑马游猎,弹棋击筑,常常兴尽而归。在春天的杨柳林里他们纵情地喝酒、高歌,怀才不遇的悲慨在酒与歌里淡了、散了,诗人享受着友谊带来的快慰。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可是欢乐总是乍现,随即凋逝。离别的消息传来,令诗人心神俱惊,旋即被包围在一团惆怅里。但他天生积极豪迈的性格使他不会耽于惆怅,还去安慰友人:大丈夫岂能学那小儿女凄凄作别,在分别的路口涕泪连连?就像他在《别董大》中发出的壮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丈夫自当横行天下、四海为家,面对离别也一样豪情不改。
这首送别诗宛如一次面对挚友的长篇独白,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胆相照。诗风是他一贯的笔势豪健、雄浑奔放,用杜甫的话来说,仿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真是一首令人闻之欲拔剑起舞的好诗!


赏析:

    高適二十岁入京,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13),正是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表面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际上皇帝已开始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见腐化,诗人凭“书剑”本领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开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诗人就试于“有道科”,这诗便是诗人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写的。韦参军是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很深。
  诗的前八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又是怎样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到什么地方去呢?回家吧,“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怎么能舍得分开呢?“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傅经顺)


文章标签: 大雁     儿女   朋友   送别   友谊  



相关阅读

韩偓《春尽》“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
崔涂《除夜有怀》“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全诗
畅当《登鹳雀楼》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顾况《忆鄱阳旧游》“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全

有帮助
(9)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