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阅读答案及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tradetolearn.com    发布时间:2016-10-07 16:23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①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②,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作者写杭州春景极有层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概括。
(2)颔联用“伍员”和“苏小”的典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首联写登楼远望之景,突出杭州城濒江临海的特点;颔联由远及近,把目光转到城内,着眼于涛声与柳色,点明季节;颈联写杭州的风物人情;尾联又把目光移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
(2)伍员为春秋刚烈之士,用此典与涛声之刚健有力相谐,写出春色的壮丽;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与烟柳之娇媚相谐;诗人以“伍员”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全诗八句,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首联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颔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颈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写游人沽饮,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尾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写足春意。
颔联中的“伍员”和“苏小”属于用典,此联的内容属于想象之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写出了钱塘涛声的雄壮;“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此句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写出了杭州的温柔之美。


(1)《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2)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 “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2分)“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2分)
(2) 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2分)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2分)


1.本诗所写景物反映了杭州的哪些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2.“涛声夜入伍员庙”一句与诗歌整体协调和谐吗?请简述你的意见。(6分)
参考答案
1.反映了杭州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闲适优雅的市井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此地景色风物的欣赏、赞美之情,以及在此任职的自得之情。每处1分。
2.从浅层看,有不和谐之处:涛声不是“望”得见的;(1分)“夜入”是想象,而其他各句是实写;(1分)“伍员”容易引发激昂悲愤之情,与全诗的闲情逸致不同。(2分)从深处看,还是和题目、整体内容协调的:想象的夜入庙中的震耳“涛声”,间接反映、烘托了眼前所见钱塘江的壮阔气势;(3分)“伍员庙”也是望中所见,引发对杭州人文历史的追寻,使景物更有风韵。(3分)可以只从不和谐(或和谐)的角度答,也可以辩证作答,按点给分。本题最多得6分。



相关阅读

“山色好当晴后见,泉声宜向醉中闻。”的意思及全
“千车万马九衢上,回首看山无一人。”的意思及全
白居易《江楼宴别》“寒流带月澄如镜,夕吹和霜利
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白居易《夜入瞿唐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的意思及全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