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这两句的意思:水照样流,太阳照样升落,可是村落田间听不到鸡鸣犬吠,满耳是乌鸦的尖叫。 出自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 沙县、龙溪县:今福建省沙县、龙溪县。 泉州:故址在今福建省泉州市。 潺(chán)湲(yuán):形容河水慢慢流淌的样子。 参考译文 溪水潺潺地流淌,夕阳照射着农家。 全村没有鸡犬叫,只听乌鸡叫喳喳。 千村冷落凄凉苦,如同寒食万户家。 不见炊烟升腾起,旷野萧索几点花。 诗意 水照样流,太阳照样升落,可是村落田间听不到鸡鸣犬吠,满耳是乌鸦的尖叫。放眼望去,看不见一户人烟,如寒食节一般,只见那荒野中的闲花野草。 简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五代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避难闽中时所作。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诗中描写战乱后农村人烟绝灭的悲惨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饱含感伤之情,以及对藩镇割据扰民的罪恶的控诉。 描写了李唐王朝覆灭后,各地军阀为抢地盘,致使千村万落人烟灭绝,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诗人以亲目所见,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乱的黑暗现实。 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什么呢?“有鸣鸦”;“无”什么呢?“无鸡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是“花”;“不见”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个很好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我们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我们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 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