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韦应物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注释 ①陶彭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故称。 ②“霜露”句: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此用其意。悴,衰萎,使衰萎。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③妍华:鲜艳美丽。 ④物性:事物的本性。 ⑤其奈何:无奈其何。 ⑥“掇英”句: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掇,拾取,摘取。英,花。浊醪,浊酒。[1] 赏析: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所以人称陶彭泽。陶渊明去世后,后人对其作品的追和蔚为大观。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陶渊明的影响巨大,而且表明后代的文人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陶”说明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韦应物在人格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受陶诗影响最大,因而文学史上一直将“陶韦”并称。 不久,我们曾经鉴赏过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韦应物的“和陶”诗《效陶彭泽》。 首联单刀直入赞美菊花的不同凡响。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正因为菊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韦应物深深赞叹,在风霜白露之时,百草都枯萎凋零了,只有菊花依然独自绽放美丽的芳华。 颔联紧承首联,揭示菊花本性。菊花之所以清标高致,菊花之所以不为外物所移,那都是因为它具有可贵的坚贞本性。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能使菊花屈服,都不能奈何的了它。你想想,有了如此坚贞本性的菊花怎么不会受到诗人的盛赞呢! 颈联借用屈原的诗意。诗人要将采撷来的菊花浸泡在原汁原味的米酒里,与居住在园田的朋友分享。分享的不仅是美酒,更是菊花的坚贞本性。 尾联表明自己在园田之中,领略到了陶渊明所描写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美好景色,也愿意效仿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陶醉在此,即使一生一世也不嫌多。从而进一步表明了不为外物所移的可贵的坚贞本性。 阅读练习 从韦诗中,你可以看到菊花具有什么样的本性? 诗人想效仿陶渊明什么? 答案 1.答:清标高致,不为外物所移的本性。 2.答:效仿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陶醉在园田,一生一世也不嫌多。从而进一步表明了要向菊花那样具有不为外物所移的可贵的坚贞本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