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鹊喜·吴山观涛》阅读答案
时间:2015-05-27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②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③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今天的杭州,是观看钱塘大潮的胜地。“观涛”即观潮。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杼:织布机的梭子。
(1) 词的上阕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请简要分析。(3分)
(2)“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写咆哮着汹涌而来的海潮,好似神龟背负的雪山,好像蛰伏海底的巨龙突然腾飞起来,又好像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运用了比喻(或夸张、想象)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意思对即可)
(2)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隔江能听到笛声,可见波平风静,万籁俱寂,收到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艺术效果。(意思对即可)
二:
(1)阅读上阕,说说词人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意对即可)
(2)“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之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自然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意对即可)
3.这首词将“观涛”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请至少指出一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动静结合。作者描绘了“鳌戴雪山”“龙起蛰” “吹海立”“白鸟”等动景,“天水碧”“数点烟”“一杼霞”等静景,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钱塘大潮。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德祐间曾任义乌(今属浙江)令等职。宋亡隐居不仕。
简析: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词上片 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下片写潮过以后的情景。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 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②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③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今天的杭州,是观看钱塘大潮的胜地。“观涛”即观潮。②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③杼:织布机的梭子。
(1) 词的上阕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请简要分析。(3分)
(2)“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写咆哮着汹涌而来的海潮,好似神龟背负的雪山,好像蛰伏海底的巨龙突然腾飞起来,又好像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运用了比喻(或夸张、想象)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意思对即可)
(2)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隔江能听到笛声,可见波平风静,万籁俱寂,收到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艺术效果。(意思对即可)
二:
(1)阅读上阕,说说词人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意对即可)
(2)“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之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自然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意对即可)
3.这首词将“观涛”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请至少指出一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动静结合。作者描绘了“鳌戴雪山”“龙起蛰” “吹海立”“白鸟”等动景,“天水碧”“数点烟”“一杼霞”等静景,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钱塘大潮。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德祐间曾任义乌(今属浙江)令等职。宋亡隐居不仕。
简析: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词上片 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下片写潮过以后的情景。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 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