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6-02-15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4分)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②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围。(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2)①“乌帽”两句,可知作者人到暮年,无法遮掩的老态令他心生愁苦;②重阳佳节团聚之日自己却漂泊在外,登高望远面对“秋色”、“雁声”与“斜阳”,油然而生羁旅思乡之愁。(每条2分)
二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②羁旅在外的哀愁。③思亲怀乡的苦闷。(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2.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 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三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⑤荐:献上。⑥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
D.“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
E.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答
1.B、C B.应该是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C.中“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错。(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满分)
赏析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叙述重阳节的景色以及作者自己“从吴见山觅酒”所送的见面礼,下片主要写重阳日作者的感受。
“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翠眉”,青翠的山气。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菊花”一句,以人拟菊。“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指吴见山)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词人说: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故周邦彦《玉楼春》词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而元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李商隐也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这些与梦窗此词的结尾两句,何其相似。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4分)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①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②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围。(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2)①“乌帽”两句,可知作者人到暮年,无法遮掩的老态令他心生愁苦;②重阳佳节团聚之日自己却漂泊在外,登高望远面对“秋色”、“雁声”与“斜阳”,油然而生羁旅思乡之愁。(每条2分)
二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②羁旅在外的哀愁。③思亲怀乡的苦闷。(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2.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 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三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⑤荐:献上。⑥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
D.“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出白发来。
E.下片最后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答
1.B、C B.应该是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C.中“准备请朋友来家中共度重阳”错。(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满分)
赏析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叙述重阳节的景色以及作者自己“从吴见山觅酒”所送的见面礼,下片主要写重阳日作者的感受。
“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翠眉”,青翠的山气。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菊花”一句,以人拟菊。“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指吴见山)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词人说: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故周邦彦《玉楼春》词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而元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李商隐也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这些与梦窗此词的结尾两句,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