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4-06-20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
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③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④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⑤轩窗:门窗。
⑥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1.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 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2.“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参考答案:
1、答案:D(浓墨重彩错)
2、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氏病逝;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虽时隔十年,他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因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首凄楚哀怨的悼亡词。本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词以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开篇,直陈难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十年来,词人在仕途中颠沛波折,历经忧患,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妻子认不出自己了,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