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5-04-23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注释】①此诗写于1933年。②首联是说,暴君钱镠虽死,但今日杭州却如钱王仍在般黑暗,连忠臣伍子胥也无处安身。登假:旧称帝王的死亡。③平楚:树木连成一片,像平地一样。楚,丛木。憎:使……厌恶。健翮:矫健的翅膀,借指雄鹰之类的鸟。岑:小而高的山。④颈联是说,岳飞的墓和林逋的寓所都被冷落,一片荒凉。意谓文化环境恶劣。⑤尾联是说,不如留在环境宽松一些的上海。
(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最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颔联。请你先说说颔联文字的大意,然后分析鲁迅在这一联诗句中所推崇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4分)
(2)这首诗运用了钱王、伍相、将军岳、梅鹤林等典故。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用典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大意:杭州日暖风和,不适搏击的雄鹰展翅。小山香气醉人容易让人沉迷其中,而让人看不见远处高山的风景。(2分)境界:推崇的是一种目标远大、理想崇高并且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2分)
(2)本诗多处用典,以委婉含蓄的手法(1分)劝阻郁达夫迁居杭州,(1分)多为用典暗示启发,不是生硬命令,这样更容易让郁达夫接受自己的建议。(1分)
(以下分析供讲评参考:首联用典,写五代十国时的暴君钱镠虽死,可钱镠式的暴君仍然存在;良臣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体被钱塘江卷走,无迹可寻。这两个典故,通过反面人物钱镠和正面人物伍子胥的遭遇,暗示当时杭州政治环境恶劣,旨在强调杭州不宜移家。颈联用典,写爱国武将岳飞被执政者谋害,而今日杭州西湖畔的岳坟落败不堪,无人凭吊。高士文人林逋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隐居杭州,而今日的梅林鹤冢荒芜凄凉,无人问津。通过用典,抒发了对杭州文化环境恶劣的悲慨,批评了杭州执政当局对正直人士的忌恨,告诫郁达夫不应移家杭州。)
译文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
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
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
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
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
梅花散发着幽香的小山,
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
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
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
(1)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记载,该诗是为当时郁达夫妻子王映霞写的;诗中“假”作“遐”,“风波”作“风沙”。
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党当局所忌恨。当时国民党特务在上海到处杀人、捕人、迫害进步人士,郁达夫感到难以安身,想搬到杭州去住。其实杭州也一样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头子许绍棣就是一个极其反动的党棍,曾呈请南京国民党政府通缉鲁迅等人。对此,鲁迅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劝郁达夫不要去杭州。
(2)钱王:即钱镠(852-932),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据宋代郑文宝《江表志》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
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汉代郑玄注:“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
(3)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4)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望远》:“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所谓平林也。”
日和:阳光和煦。
健翮:矫健的翅膀。常用来借指矫健的飞禽,如鹰隼之类,亦比喻有才能的人。这里用来比喻国民党反动派。
(5)蔽:蔽于,被遮掩。
高岑:高山。三国魏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这里用来形容浙江国民党党部的高压统治。
(6)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
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
(7)处士林,指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着有《和靖诗集》。孤山有他的坟墓、鹤冢和放鹤亭。
五、六两句是倒装句,就是“岳将军坟坛冷落,林处士梅鹤凄凉”的意思。
(8)何似:哪里比得上。
举家:全家。
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9)足:尽可。行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赏析
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对一切阶级敌人的反动本质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他对国民党政权不抱任何幻想,始终不懈的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横行霸道,郁达夫想离开当时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斗争的中心上海,移家到杭州去。鲁迅写了这首诗来劝阻他,一方面向他指出不应幻想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会比上海好些;另一方面则希望郁达夫在白色恐怖面前不要退缩,而能勇敢地投身到风波浩荡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
这首诗前三联是说明杭州为什么不可居:钱镠虽然早已死去,但像他一样残暴的统治者仍然统治着杭州。伍子胥被吴王杀了,投尸江中,不留踪影。平楚日和的杭州固然是个好地方,但那里有像鹰隼一样凶恶的国民党党棍特务。小山香满的西湖也处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岳坟也好,孤山也好,这些古迹都已是一片凄凉冷落,没有什么值得依恋的。鲁迅在这里借着劝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目的,巧妙地用了杭州的史实典故,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最后一联是正面的劝告,作者希望郁达夫能到风波浩荡的旷远之处去,也就是希望他能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是对郁达夫的关怀。
郁达夫后来在《回忆鲁迅》中说:“这首诗的意思,他(鲁迅)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了,结果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
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注释】①此诗写于1933年。②首联是说,暴君钱镠虽死,但今日杭州却如钱王仍在般黑暗,连忠臣伍子胥也无处安身。登假:旧称帝王的死亡。③平楚:树木连成一片,像平地一样。楚,丛木。憎:使……厌恶。健翮:矫健的翅膀,借指雄鹰之类的鸟。岑:小而高的山。④颈联是说,岳飞的墓和林逋的寓所都被冷落,一片荒凉。意谓文化环境恶劣。⑤尾联是说,不如留在环境宽松一些的上海。
(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最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颔联。请你先说说颔联文字的大意,然后分析鲁迅在这一联诗句中所推崇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4分)
(2)这首诗运用了钱王、伍相、将军岳、梅鹤林等典故。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用典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大意:杭州日暖风和,不适搏击的雄鹰展翅。小山香气醉人容易让人沉迷其中,而让人看不见远处高山的风景。(2分)境界:推崇的是一种目标远大、理想崇高并且为之奋斗不息的人生境界。(2分)
(2)本诗多处用典,以委婉含蓄的手法(1分)劝阻郁达夫迁居杭州,(1分)多为用典暗示启发,不是生硬命令,这样更容易让郁达夫接受自己的建议。(1分)
(以下分析供讲评参考:首联用典,写五代十国时的暴君钱镠虽死,可钱镠式的暴君仍然存在;良臣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体被钱塘江卷走,无迹可寻。这两个典故,通过反面人物钱镠和正面人物伍子胥的遭遇,暗示当时杭州政治环境恶劣,旨在强调杭州不宜移家。颈联用典,写爱国武将岳飞被执政者谋害,而今日杭州西湖畔的岳坟落败不堪,无人凭吊。高士文人林逋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隐居杭州,而今日的梅林鹤冢荒芜凄凉,无人问津。通过用典,抒发了对杭州文化环境恶劣的悲慨,批评了杭州执政当局对正直人士的忌恨,告诫郁达夫不应移家杭州。)
译文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
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
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
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
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
梅花散发着幽香的小山,
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
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
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注释
(1)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记载,该诗是为当时郁达夫妻子王映霞写的;诗中“假”作“遐”,“风波”作“风沙”。
郁达夫:小说家。他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左联”,主编左翼刊物而为国民党当局所忌恨。当时国民党特务在上海到处杀人、捕人、迫害进步人士,郁达夫感到难以安身,想搬到杭州去住。其实杭州也一样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头子许绍棣就是一个极其反动的党棍,曾呈请南京国民党政府通缉鲁迅等人。对此,鲁迅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劝郁达夫不要去杭州。
(2)钱王:即钱镠(852-932),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据宋代郑文宝《江表志》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
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汉代郑玄注:“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
(3)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出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劝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赐剑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4)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望远》:“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犹所谓平林也。”
日和:阳光和煦。
健翮:矫健的翅膀。常用来借指矫健的飞禽,如鹰隼之类,亦比喻有才能的人。这里用来比喻国民党反动派。
(5)蔽:蔽于,被遮掩。
高岑:高山。三国魏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这里用来形容浙江国民党党部的高压统治。
(6)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
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将领。后被主和派赵构(宋高宗)、秦桧谋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坟。
(7)处士林,指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诗人。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着有《和靖诗集》。孤山有他的坟墓、鹤冢和放鹤亭。
五、六两句是倒装句,就是“岳将军坟坛冷落,林处士梅鹤凄凉”的意思。
(8)何似:哪里比得上。
举家:全家。
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9)足:尽可。行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赏析
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对一切阶级敌人的反动本质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他对国民党政权不抱任何幻想,始终不懈的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横行霸道,郁达夫想离开当时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斗争的中心上海,移家到杭州去。鲁迅写了这首诗来劝阻他,一方面向他指出不应幻想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会比上海好些;另一方面则希望郁达夫在白色恐怖面前不要退缩,而能勇敢地投身到风波浩荡的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
这首诗前三联是说明杭州为什么不可居:钱镠虽然早已死去,但像他一样残暴的统治者仍然统治着杭州。伍子胥被吴王杀了,投尸江中,不留踪影。平楚日和的杭州固然是个好地方,但那里有像鹰隼一样凶恶的国民党党棍特务。小山香满的西湖也处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岳坟也好,孤山也好,这些古迹都已是一片凄凉冷落,没有什么值得依恋的。鲁迅在这里借着劝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目的,巧妙地用了杭州的史实典故,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最后一联是正面的劝告,作者希望郁达夫能到风波浩荡的旷远之处去,也就是希望他能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是对郁达夫的关怀。
郁达夫后来在《回忆鲁迅》中说:“这首诗的意思,他(鲁迅)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了,结果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