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一池萍水,几点荷灯”全词赏析
时间:2016-07-20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纳兰性德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注释
①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②手写二句:谓亲手写佛经,为的是乞求与亡故的爱妻再结来生。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悉以香作亭台楼榭。” 金字经,佛经。《南史·何敬容传》:“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惠经。”唐元稹《清都夜境》:“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③莲花三句: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唐李肇《唐国史补》:“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杨枝,杨柳之枝条。又,指佛语“扬枝水”,即喻指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晋书·佛图澄传》谓:石勒“爱子斌暴病死,……乃告澄。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鉴,审察、辨明。此三句意谓想默数着漏滴、露滴来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诚。
④欲知二句:意谓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赏析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是清朝的一首词,作者是纳兰性德,通过引用“手写香台金字经”和“莲花漏转,杨枝露滴”两则佛教典故,语带双关,既点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一心向佛,又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描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词人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悲恸之情。七月十五,要做道场,要祭祀亡故的亲人了。这当时词人的妻子卢氏去世不久,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此词,正为悼亡而作。
“手写香台金字经”,香台,就是佛殿里烧香的台子,代指佛殿。金字经,是用金泥来抄写佛经。按说佛祖不会稀罕金银珠宝,但人心如此,金泥写经和金泥漆佛像这类事情便长久以来形成了传统。有史家曾经疑惑过:史料上记载的那么多金子怎么后来都不见了?答案是:大部分都被用来抄写佛经和漆抹佛像了。一次用的金子虽然不多,但架不住蔚然成风、年深日久呀。时至近代,为亡人抄写金字经的传统还在,还不是只抄一遍,要多多抄写的。迷信不迷信的另说,这毕竟是人的心意所在,精诚所至。
接下来的“莲花漏转,杨枝露滴”,也都是佛教的典故。莲花漏,是一种雅致的时钟,具体的说法就很不一致了,一说惠远和尚因为山中不知更漏,所以用铜片做成莲花形的容器,底下有孔,放在水盆里,水从底孔里慢慢渗入,渗到一半的时候容器就会沉下去。一昼夜会沉十二次,是为十二个时辰。杨枝,就是杨柳枝,我们最熟悉的佛教当中的杨柳枝应该就是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的那一枝杨柳枝了。观音菩萨有时会把杨柳枝从净瓶里取出来,滴上几滴瓶中的甘露,马上就可以起死回生。——这样的事在正史里都有记载,《晋书》里说石勒的爱子石斌暴病而死,石勒请来高僧佛图澄,佛图澄用杨柳枝蘸了些水,洒在石斌身上,又念了一段咒语,然后便一拉石斌的手,说:“起来吧。”死去的石斌果然就起来了。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用这两则佛门典故,语带双关,既点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一心向佛,也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想想这个画面,确是感人的一幕。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下片开始,语意转折。奉倩,即荀奉倩,也就是“不辞冰雪为卿热”那个典故的主人公。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有一次妻子患病,身体发热,体温总是降不下来,当时正是十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里,让风雪冻冷自己的身体,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如是者不知多少次,但深情并没有感动上天,妻子还是死了。
荀奉倩的妻子死后,大家前去吊唁,只见荀奉倩“不哭而神伤”。这五个字真是传神的描绘,最适合为之作注的也许要算晚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听说葛雅丽齐之死的那一幕了:葛雅丽齐的死,使所有的朋友们产生了对一向感情奔放的克里斯朵夫的强烈担心,但是,“一天晚上,在高兰德家里,克里斯朵夫在琴上弹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他尽量地发泄,忘了客厅里都是些不相干的人。他们都不想笑他,这些惊人的即兴把大家听得惶惶然不知所措。连那般不懂其中意义的人,心里也难过极了;高兰德甚至含着眼泪……克里斯朵夫弹完了,突然转过身来,看到大家激动的情形,便耸了耸肩膀,大声笑了出来”。
葬礼上的哭,既是心里的悲伤流露,也是一种礼的仪式。忘记了仪式,超出了悲伤,这种情绪便已经到了极至,是会成为杀手的。笑的人很快就死了,神伤的人很快也死了。他们的哀恸也许难以被人们理解,但他们就是那样地哀恸着。
“凭诉与秋擎”,擎通檠,是灯柱,代指灯烛。秋擎,即秋灯,宋词有“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这也是悲哀以至于无情的言语。
结语更是无情:“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荷灯,是荷花形的小灯,浮在水面,中元之夜民俗以荷灯祀鬼,这般景象现在已经罕见了。纳兰容若(纳兰性德)以西风、萍水、荷灯作结语,以“不管”二字冷冷带出,见得人之神伤无感于物,花自飘零水自流,无悲无喜,哪管旁人的哀伤呢。以冷语结悲情,愈见悲恸。
纳兰性德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注释
①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道观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②手写二句:谓亲手写佛经,为的是乞求与亡故的爱妻再结来生。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维摩诘经》:“有国名众香,悉以香作亭台楼榭。” 金字经,佛经。《南史·何敬容传》:“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惠经。”唐元稹《清都夜境》:“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③莲花三句: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唐李肇《唐国史补》:“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杨枝,杨柳之枝条。又,指佛语“扬枝水”,即喻指能使万物复苏的甘露。《晋书·佛图澄传》谓:石勒“爱子斌暴病死,……乃告澄。澄取杨枝沾水,洒而咒之,就执斌手曰:‘可起矣!’因此遂苏。” 鉴,审察、辨明。此三句意谓想默数着漏滴、露滴来表明我的心意是否真诚。
④欲知二句:意谓想要知道我供奉神明,又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赏析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是清朝的一首词,作者是纳兰性德,通过引用“手写香台金字经”和“莲花漏转,杨枝露滴”两则佛教典故,语带双关,既点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一心向佛,又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描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词人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悲恸之情。七月十五,要做道场,要祭祀亡故的亲人了。这当时词人的妻子卢氏去世不久,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此词,正为悼亡而作。
“手写香台金字经”,香台,就是佛殿里烧香的台子,代指佛殿。金字经,是用金泥来抄写佛经。按说佛祖不会稀罕金银珠宝,但人心如此,金泥写经和金泥漆佛像这类事情便长久以来形成了传统。有史家曾经疑惑过:史料上记载的那么多金子怎么后来都不见了?答案是:大部分都被用来抄写佛经和漆抹佛像了。一次用的金子虽然不多,但架不住蔚然成风、年深日久呀。时至近代,为亡人抄写金字经的传统还在,还不是只抄一遍,要多多抄写的。迷信不迷信的另说,这毕竟是人的心意所在,精诚所至。
接下来的“莲花漏转,杨枝露滴”,也都是佛教的典故。莲花漏,是一种雅致的时钟,具体的说法就很不一致了,一说惠远和尚因为山中不知更漏,所以用铜片做成莲花形的容器,底下有孔,放在水盆里,水从底孔里慢慢渗入,渗到一半的时候容器就会沉下去。一昼夜会沉十二次,是为十二个时辰。杨枝,就是杨柳枝,我们最熟悉的佛教当中的杨柳枝应该就是观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的那一枝杨柳枝了。观音菩萨有时会把杨柳枝从净瓶里取出来,滴上几滴瓶中的甘露,马上就可以起死回生。——这样的事在正史里都有记载,《晋书》里说石勒的爱子石斌暴病而死,石勒请来高僧佛图澄,佛图澄用杨柳枝蘸了些水,洒在石斌身上,又念了一段咒语,然后便一拉石斌的手,说:“起来吧。”死去的石斌果然就起来了。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用这两则佛门典故,语带双关,既点明自己此刻身在佛殿,一心向佛,也是在向佛祖袒露自己的心意。“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想想这个画面,确是感人的一幕。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下片开始,语意转折。奉倩,即荀奉倩,也就是“不辞冰雪为卿热”那个典故的主人公。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有一次妻子患病,身体发热,体温总是降不下来,当时正是十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里,让风雪冻冷自己的身体,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如是者不知多少次,但深情并没有感动上天,妻子还是死了。
荀奉倩的妻子死后,大家前去吊唁,只见荀奉倩“不哭而神伤”。这五个字真是传神的描绘,最适合为之作注的也许要算晚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听说葛雅丽齐之死的那一幕了:葛雅丽齐的死,使所有的朋友们产生了对一向感情奔放的克里斯朵夫的强烈担心,但是,“一天晚上,在高兰德家里,克里斯朵夫在琴上弹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他尽量地发泄,忘了客厅里都是些不相干的人。他们都不想笑他,这些惊人的即兴把大家听得惶惶然不知所措。连那般不懂其中意义的人,心里也难过极了;高兰德甚至含着眼泪……克里斯朵夫弹完了,突然转过身来,看到大家激动的情形,便耸了耸肩膀,大声笑了出来”。
葬礼上的哭,既是心里的悲伤流露,也是一种礼的仪式。忘记了仪式,超出了悲伤,这种情绪便已经到了极至,是会成为杀手的。笑的人很快就死了,神伤的人很快也死了。他们的哀恸也许难以被人们理解,但他们就是那样地哀恸着。
“凭诉与秋擎”,擎通檠,是灯柱,代指灯烛。秋擎,即秋灯,宋词有“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这也是悲哀以至于无情的言语。
结语更是无情:“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荷灯,是荷花形的小灯,浮在水面,中元之夜民俗以荷灯祀鬼,这般景象现在已经罕见了。纳兰容若(纳兰性德)以西风、萍水、荷灯作结语,以“不管”二字冷冷带出,见得人之神伤无感于物,花自飘零水自流,无悲无喜,哪管旁人的哀伤呢。以冷语结悲情,愈见悲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