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5-01-09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出自
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其二》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注释】
① 陈季常:名慥,号方山子,四川青神县人。与苏轼是好朋友。朱陈村:在江苏徐州萧县东百里,村民风俗淳朴,仅朱、陈二姓,世为婚姻。白居易曾作《朱陈村》诗进行赞美。这幅《朱陈村嫁娶图》就是根据白居易诗境而绘。

② 使君:旧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曾任徐州刺史。
③ 劝农:鼓励农民耕种。旧时地方官在春天照例要巡视所辖区,进行劝农。杏花村:指春天风景秀丽的农村。此即指朱陈村。
④ 催钱:一本作“催租”。

【语译】
我当年是朱陈村所在地的长官,为了劝农,曾到过那所风光美丽民风淳朴的村庄。可叹如今那里的情景再也无法入画,催钱的县吏半夜里把门敲响。

【赏析】
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二首。在写这诗的前一年,权监察御史舒亶、权御史中丞李定弹劾苏轼讥谤朝政,攻击新法,苏轼被逮入京,关了一百三十天,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狱平后,被贬黄州团练本州安置,这首诗就作于他刚到黄州时。可见,诗人关心民瘼,批评朝政立场并没因差点丢命而改变,反而更加激烈了。
这首题画诗布局打破常规,不写画,而从自己入笔,说自己是朱陈村的旧长官,为了劝农,曾经到过那个美丽的村庄。这两句,如果独立出来看,似乎与画不相干,然而细细分析,就使人感觉到句句扣紧画,而且十分贴切画意。“朱陈”二字,既呼应所题的“朱陈嫁娶图”,又与“旧使君”、“曾入”字结合,切合诗人自己的履历,说明往事;以“杏花村”赞美朱陈村的景色,进一步说明自己对朱陈村的印象。通过这样着笔,诗人把自己引入画境,回忆当年朱陈村人民的恬静安定的生活,说明了当时的朱陈村,与画中的景色状况很相符,如同白居易诗所写的一样:“桑麻青氛氲……机梭声轧轧,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中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这样措笔,把画中的景色与自己美好的回忆结合起来,更富有真实感,画的魅力得到了充分肯定,起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三、四句,诗猛然从回忆中拉回,转入现在。以前的风物,确实如画中一样,十分美好;可是现在却是“那堪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陈村的安定已经被打破,如今是“县吏催钱夜打门”这样令人愤慨伤心的场面。“那堪画”的“画”字,不仅呼应了是在咏画,也呼应了当年自己所见的“堪画”的种种风物。“夜打门”三字,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受到骚扰的情况。打门是在夜里,农民不分日夜地受到逼迫,县吏的凶狠,都可想而知了。

诗的前后风格迥异,前两句纡徐清畅,令人神往;后两句激切愤慨,令人扼腕。从鲜明的对比中,作者的爱憎得到了强烈的表现。

附: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其一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其二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