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题春晚》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5-07-01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
(1)春晚:暮春傍晚。
(2)夕晖:夕阳的余晖。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
(4)吟:诵读诗文。
(5)樵渔:樵夫、渔夫。
(6)阑干:栏杆。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对暮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对写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
(2)本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 人”在“归”,(分析“静”,得2分;分析“不寂”,得2分。)
3、本诗是怎样紧扣“春晚”两字写景的?(4分)
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3、开篇写花落,点出“春”;首句写夕阳下柴门虚掩,末句写黄昏时乌鸦翻飞,末句写樵夫渔人劳作归家,都紧紧扣着“晚”字。(分析"晚",两处1分,三处答全2分。若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去作答亦可)
4、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
二:
①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
②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三:
(1)诗的题目是《题春晚》,诗中那些词体现了这个时间?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4)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春晚归人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句子从动静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夕晖”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3)“吟余小立阑干外”这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4)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的心境。
周敦颐(1017—1073),北宋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为人洒落轩昂,气格高远。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人不可及。所作《爱莲说》以物喻人,可见其品格。其诗风亦清新可爱。
赏析:
“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来看,当为暮春,因有“花落”一词。本诗所描写的景象,正是乡村暮春的晚景:红日西沉,一位诗人在柴门外驻足远望,他“小立阑干外”,口中吟诗,夕阳在远方就要落下,昏鸦飞过天空,渔夫樵子归来。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之情。
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谢,连夕阳的余晖都被落红所掩了!花落之多,足见已是暮春。如此起笔,不免让人心生惜春之情,或许会以为本文是一篇伤春感时之作。接着,诗人放眼天外,远处暮色苍茫之中,几只归巢的乌鸦正绕着树林盘旋,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因距离遥远,又日近黄昏,望去像一个个“点”。而一个“飞”字一扫开篇的低沉,为晚春的画图增添了生气。在小路的尽头,樵子渔夫正担柴提鱼,一路归来。或许,那樵子嘴里正唱着山歌,那渔夫正哼着小调。劳动归来,满载而归的愉悦不言而喻。
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在日落时分融汇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画图,而“落”、“ 飞”、“ 归”三个动词的运用又化寂为动,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使诗歌富有了生机。诗人在书房诵读篇章、吟诗作文已罢,此时,刚刚走出屋外,稍事休息,“小立”观赏,眼见此情此景,内心难掩欣悦。而对景物的描写足见诗人当时的闲适之情。
古人写晚春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大多逃不出伤春的的感慨。杜牧寻春不在,所以“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李商隐与客诀别,“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更是满目的感伤……“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的感情正是寓含对景物的描写中,同是落花的意象,在本诗中却无萧条之感,这主要源于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等意象融合成了和谐、宁静的意境。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颇重所谓的“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可见周敦颐洒落高远之风。他的为人和作诗的风格是一致的。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
(1)春晚:暮春傍晚。
(2)夕晖:夕阳的余晖。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
(4)吟:诵读诗文。
(5)樵渔:樵夫、渔夫。
(6)阑干:栏杆。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对暮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对写日之晚的解说正确给2分。)
(2)本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 人”在“归”,(分析“静”,得2分;分析“不寂”,得2分。)
3、本诗是怎样紧扣“春晚”两字写景的?(4分)
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3、开篇写花落,点出“春”;首句写夕阳下柴门虚掩,末句写黄昏时乌鸦翻飞,末句写樵夫渔人劳作归家,都紧紧扣着“晚”字。(分析"晚",两处1分,三处答全2分。若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去作答亦可)
4、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
二:
①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
②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三:
(1)诗的题目是《题春晚》,诗中那些词体现了这个时间?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4)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春晚归人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句子从动静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夕晖”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3)“吟余小立阑干外”这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4)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的心境。
周敦颐(1017—1073),北宋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为人洒落轩昂,气格高远。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人不可及。所作《爱莲说》以物喻人,可见其品格。其诗风亦清新可爱。
赏析:
“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来看,当为暮春,因有“花落”一词。本诗所描写的景象,正是乡村暮春的晚景:红日西沉,一位诗人在柴门外驻足远望,他“小立阑干外”,口中吟诗,夕阳在远方就要落下,昏鸦飞过天空,渔夫樵子归来。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意、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之情。
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谢,连夕阳的余晖都被落红所掩了!花落之多,足见已是暮春。如此起笔,不免让人心生惜春之情,或许会以为本文是一篇伤春感时之作。接着,诗人放眼天外,远处暮色苍茫之中,几只归巢的乌鸦正绕着树林盘旋,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因距离遥远,又日近黄昏,望去像一个个“点”。而一个“飞”字一扫开篇的低沉,为晚春的画图增添了生气。在小路的尽头,樵子渔夫正担柴提鱼,一路归来。或许,那樵子嘴里正唱着山歌,那渔夫正哼着小调。劳动归来,满载而归的愉悦不言而喻。
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是天之暮。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在日落时分融汇成一幅和谐、静谧的画图,而“落”、“ 飞”、“ 归”三个动词的运用又化寂为动,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使诗歌富有了生机。诗人在书房诵读篇章、吟诗作文已罢,此时,刚刚走出屋外,稍事休息,“小立”观赏,眼见此情此景,内心难掩欣悦。而对景物的描写足见诗人当时的闲适之情。
古人写晚春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大多逃不出伤春的的感慨。杜牧寻春不在,所以“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李商隐与客诀别,“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李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更是满目的感伤……“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的感情正是寓含对景物的描写中,同是落花的意象,在本诗中却无萧条之感,这主要源于落花、昏鸦、归来的渔樵等意象融合成了和谐、宁静的意境。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颇重所谓的“气象”。程颢曾说“自再见周茂叔之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可见周敦颐洒落高远之风。他的为人和作诗的风格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