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时间:2014-11-29
吴 江
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1.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4分)
3.结合具体意象,概括该诗所写的吴江景色的特点以及诗人表达的感情。
答案:
1、(4分)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互映衬等表现手法,澄碧的江水,芦苇深处的鸟声,落日未昏,市声散尽,青天如洗,远山兀立,给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4分)吴江有春后银鱼霜下鲈鱼的美味佳肴,有恬静美好的秋色、夜景,有平淡、闲适的生活.令人流连。
3、芦苇深处的鸟啼、天际落日的余晖、静谧的街市、湛蓝的晴空、随波摇曳的彩虹般的桥影等,构成了吴江那由黄昏至夜的色彩纷呈、动静和谐、令人神往的秋色图景。诗人以浓妆淡抹的笔法充分表达出对吴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知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以三处善用“影”字,人称“张三影”。有《安陆词》(一名《张子野词》)、《张都官集》等。
【译文】:
春尽尝罢鲜美的银鱼,秋霜下了鲈鱼更肥;他乡远客倘曾到过吴江,应更思念在此地的游迹。真想画下江上的风光,却又难以描绘江色的秀丽。宁静的江上时闻鸟啼,须悄悄地去芦苇深处寻觅。落日的余晖还留在天际,街市散尽已是一派静谧。万里晴空一色湛蓝,更映现出远山的孤凄。垂虹桥南潮水涨了,彩虹般的桥影随波摇曳。清澄的秋夜月光多么明净,泻向太湖便分外旖旎。
【赏析】:
吴江流域、太湖之滨,乃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光山色,州桥市镇,美如图画。这首诗写由黄昏至夜的吴江秋色,色彩纷呈,美不胜收,动静和谐,声情并出,合于天籁,而令人神往。尤佳者三、四两句,不仅在声、色、动、静上落笔写景,颇多生动情趣,更在创造出一种意境,若画中留空白,给予读者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间。
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1.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4分)
3.结合具体意象,概括该诗所写的吴江景色的特点以及诗人表达的感情。
答案:
1、(4分)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互映衬等表现手法,澄碧的江水,芦苇深处的鸟声,落日未昏,市声散尽,青天如洗,远山兀立,给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4分)吴江有春后银鱼霜下鲈鱼的美味佳肴,有恬静美好的秋色、夜景,有平淡、闲适的生活.令人流连。
3、芦苇深处的鸟啼、天际落日的余晖、静谧的街市、湛蓝的晴空、随波摇曳的彩虹般的桥影等,构成了吴江那由黄昏至夜的色彩纷呈、动静和谐、令人神往的秋色图景。诗人以浓妆淡抹的笔法充分表达出对吴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知吴江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以三处善用“影”字,人称“张三影”。有《安陆词》(一名《张子野词》)、《张都官集》等。
【译文】:
春尽尝罢鲜美的银鱼,秋霜下了鲈鱼更肥;他乡远客倘曾到过吴江,应更思念在此地的游迹。真想画下江上的风光,却又难以描绘江色的秀丽。宁静的江上时闻鸟啼,须悄悄地去芦苇深处寻觅。落日的余晖还留在天际,街市散尽已是一派静谧。万里晴空一色湛蓝,更映现出远山的孤凄。垂虹桥南潮水涨了,彩虹般的桥影随波摇曳。清澄的秋夜月光多么明净,泻向太湖便分外旖旎。
【赏析】:
吴江流域、太湖之滨,乃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光山色,州桥市镇,美如图画。这首诗写由黄昏至夜的吴江秋色,色彩纷呈,美不胜收,动静和谐,声情并出,合于天籁,而令人神往。尤佳者三、四两句,不仅在声、色、动、静上落笔写景,颇多生动情趣,更在创造出一种意境,若画中留空白,给予读者无限想象与联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