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逸仲《南浦·旅怀》“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时间:2013-12-13
南浦①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②。投宿征骑③,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④,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⑤。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注释]
①南浦:水名,在今湖北武昌县南三里。后来诗文中遂泛指送别的水边。
②《单于》:唐曲有《小单于》。
③征骑:马疾奔的样子。
④阑:尽。
⑤绿罗裙:代指家中年轻女主人。
【作者简介】
鲁逸仲,即孔夷隐名,字方平,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孔旼之子。哲宗元祐年间,隐居滍阳(今河南),隐名为鲁逸仲。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溃皋渔父(皋渔父)。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译文】
寒风传送画角的悲音,听那《单于》曲反复弹奏了三遍,从城楼的谯门飞落回旋。骑着马儿快奔,投宿驿站,漫天飞雪落孤村。闹市上酒楼灯火渐渐稀疏昏暗,乱纷纷的落叶飞舞飘零,正在敲打着窗棂。目送着几声惊叫的大大有作为,突然离开烟气迷濛的水面,发出潦亮的尖叫穿越寒冷的云幔。幸好朦胧的半痕淡月依然未到,到如今,没有一处景物不触目伤心。在归乡的梦境见到故园的梅花,穿着绿罗裙的佳人被忧愁伤损。请问时差香浮动的清梅梅枝,是否也相思情深,绽放出了万点梅花,好似付出了万点啼泣的泪痕。我猜测翟屏佳人也应是,两眉凝聚着无限愁恨,倚着梅花伫望黄昏。
【译文二】
寒风中画角悲鸣,谯门上传来凄凉的《单于》古曲声。我跃马飞驰去投宿,飞雪纷纷扬扬落满孤村。酒市的灯火渐渐稀疏,只听到一声声敲打窗户,是那风吹乱叶舞纷纷。远处又传来几声惊雁哀啼,恐怕是它们刚离烟水之乡,凄厉地鸣叫着要穿度寒云。
好在朦胧的半弯淡月未变,到今日看起来,没有一处景物不让人触目伤心。常在梦中回到梅花故乡,看到绿罗裙的佳人容颜愁损。试问暗香浮动的艳梅,难道它们也因为相思,把万朵梅花都化做了泪痕。我猜想翠屏里的佳人也应是,两眉凝聚愁恨苦度黄昏。
【评点】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羁旅词。
上片写景,意境凄迷。开篇两句,写寒风送来画角之声,大雪纷纷,落满孤村,这是词人途中所见之景,满目凄凉,正中游子的下怀。“落”字,极言谯楼的高耸和风力的强劲,可见游子心中的凄切、感伤。词人听到的显然是暮角之声,与下文的夜景相衬。夜幕来临,风疾雪劲,旅人行进艰难,连连策马,其急于赶路投宿的情态呼之欲出。“飞”字写雪之大,“满”字衬村之小。旅人终于进村,可灯火寥寥,难见人迹,由此可知雪下得颇大,已经在地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旅社独宿,静听落叶敲窗,心中自然悲苦不禁。而夜雁的悲鸣无疑更使人生愁,至此,行人的思乡之情,汹涌澎湃,不可遏止。
下片言情,真挚感人。“好在”两句,写旅人他乡望月思亲,黯然销魂。“故国”两句,忆梅,更忆人,写旅人追念故园之梅,更难忘着绿裙之人,相思深切,每每与其梦中相会。“愁损”二字,视角转换,虚笔言情,写梦中佳人亦为相思所扰,含蓄深沉。“为问”两句,上接对梅花的回忆,以梅花的蓓蕾喻人的泪滴,想那花枝摇曳,是不是也会因为相思而泪落如雨?“翠屏”两句,又转回对人的回忆,自己思情沉切,想必佳人亦是如此,推己及人,手法高妙,尽显行人相思之切。
这首词深婉蕴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这样评价它:“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
[赏析]
这首词借游子悲秋、思恋爱人,寄寓亡国之思。开篇即突出“悲”字,以下逐层展开。以胡曲隐射金人攻陷汴京,摹写官民南逃惨状。“酒市”以下六句,强调靖康之乱后社会的萧条。“好在半胧淡月”三句,谓南宋无处不令人神伤。“故国梅花归梦”,抒发无限悲哀,沦陷的故土,只能在梦中再见。
这首词写旅夜相思。黄蓼园说:“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蓼园词选》)。上片描状旅途苦况极为精彩。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共, 渲染凄凉冷落的气氛。词人从听觉、视觉等多侧面地勾勒出了一幅风雪之夜行旅图。下片由雪夜闻雁转为月夜思乡,款款抒发相思情意,抒写河山之异的凄楚之感,对佳人的深情怀念。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好在”是“好么”的问候,转而有“依旧”的意思。这两句庆幸风停雪晴,天气依然是“半胧淡月”,那半痕朦胧的淡月点缀着雪后的夜空,冷艳幽清令词人触目伤情。最后以佳人黄昏倚屏思念盼归作结,是进一层的写法,意味尤深婉凄苦。陈廷焯云:“遣词琢句,工绝警绝”(《白雨斋词话》)。此词写景状物极为细腻、准确,情意婉曲。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②。投宿征骑③,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④,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⑤。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注释]
①南浦:水名,在今湖北武昌县南三里。后来诗文中遂泛指送别的水边。
②《单于》:唐曲有《小单于》。
③征骑:马疾奔的样子。
④阑:尽。
⑤绿罗裙:代指家中年轻女主人。
【作者简介】
鲁逸仲,即孔夷隐名,字方平,汝州龙兴(今属河南宝丰)人。孔旼之子。哲宗元祐年间,隐居滍阳(今河南),隐名为鲁逸仲。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溃皋渔父(皋渔父)。哲宗元祐间隐士,与李荐、刘攽、韩维为友。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译文】
寒风传送画角的悲音,听那《单于》曲反复弹奏了三遍,从城楼的谯门飞落回旋。骑着马儿快奔,投宿驿站,漫天飞雪落孤村。闹市上酒楼灯火渐渐稀疏昏暗,乱纷纷的落叶飞舞飘零,正在敲打着窗棂。目送着几声惊叫的大大有作为,突然离开烟气迷濛的水面,发出潦亮的尖叫穿越寒冷的云幔。幸好朦胧的半痕淡月依然未到,到如今,没有一处景物不触目伤心。在归乡的梦境见到故园的梅花,穿着绿罗裙的佳人被忧愁伤损。请问时差香浮动的清梅梅枝,是否也相思情深,绽放出了万点梅花,好似付出了万点啼泣的泪痕。我猜测翟屏佳人也应是,两眉凝聚着无限愁恨,倚着梅花伫望黄昏。
【译文二】
寒风中画角悲鸣,谯门上传来凄凉的《单于》古曲声。我跃马飞驰去投宿,飞雪纷纷扬扬落满孤村。酒市的灯火渐渐稀疏,只听到一声声敲打窗户,是那风吹乱叶舞纷纷。远处又传来几声惊雁哀啼,恐怕是它们刚离烟水之乡,凄厉地鸣叫着要穿度寒云。
好在朦胧的半弯淡月未变,到今日看起来,没有一处景物不让人触目伤心。常在梦中回到梅花故乡,看到绿罗裙的佳人容颜愁损。试问暗香浮动的艳梅,难道它们也因为相思,把万朵梅花都化做了泪痕。我猜想翠屏里的佳人也应是,两眉凝聚愁恨苦度黄昏。
【评点】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羁旅词。
上片写景,意境凄迷。开篇两句,写寒风送来画角之声,大雪纷纷,落满孤村,这是词人途中所见之景,满目凄凉,正中游子的下怀。“落”字,极言谯楼的高耸和风力的强劲,可见游子心中的凄切、感伤。词人听到的显然是暮角之声,与下文的夜景相衬。夜幕来临,风疾雪劲,旅人行进艰难,连连策马,其急于赶路投宿的情态呼之欲出。“飞”字写雪之大,“满”字衬村之小。旅人终于进村,可灯火寥寥,难见人迹,由此可知雪下得颇大,已经在地上积起厚厚的一层。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旅社独宿,静听落叶敲窗,心中自然悲苦不禁。而夜雁的悲鸣无疑更使人生愁,至此,行人的思乡之情,汹涌澎湃,不可遏止。
下片言情,真挚感人。“好在”两句,写旅人他乡望月思亲,黯然销魂。“故国”两句,忆梅,更忆人,写旅人追念故园之梅,更难忘着绿裙之人,相思深切,每每与其梦中相会。“愁损”二字,视角转换,虚笔言情,写梦中佳人亦为相思所扰,含蓄深沉。“为问”两句,上接对梅花的回忆,以梅花的蓓蕾喻人的泪滴,想那花枝摇曳,是不是也会因为相思而泪落如雨?“翠屏”两句,又转回对人的回忆,自己思情沉切,想必佳人亦是如此,推己及人,手法高妙,尽显行人相思之切。
这首词深婉蕴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这样评价它:“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
[赏析]
这首词借游子悲秋、思恋爱人,寄寓亡国之思。开篇即突出“悲”字,以下逐层展开。以胡曲隐射金人攻陷汴京,摹写官民南逃惨状。“酒市”以下六句,强调靖康之乱后社会的萧条。“好在半胧淡月”三句,谓南宋无处不令人神伤。“故国梅花归梦”,抒发无限悲哀,沦陷的故土,只能在梦中再见。
这首词写旅夜相思。黄蓼园说:“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蓼园词选》)。上片描状旅途苦况极为精彩。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共, 渲染凄凉冷落的气氛。词人从听觉、视觉等多侧面地勾勒出了一幅风雪之夜行旅图。下片由雪夜闻雁转为月夜思乡,款款抒发相思情意,抒写河山之异的凄楚之感,对佳人的深情怀念。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好在”是“好么”的问候,转而有“依旧”的意思。这两句庆幸风停雪晴,天气依然是“半胧淡月”,那半痕朦胧的淡月点缀着雪后的夜空,冷艳幽清令词人触目伤情。最后以佳人黄昏倚屏思念盼归作结,是进一层的写法,意味尤深婉凄苦。陈廷焯云:“遣词琢句,工绝警绝”(《白雨斋词话》)。此词写景状物极为细腻、准确,情意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