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5-05-29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③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④。古今多少事,渔唱⑤起三更。
注解:①陈与义:洛阳人,宋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北宋亡后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②午桥:在洛阳城南。据《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曾建别墅于午桥,号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 ③长沟:指河流。④新晴:指雨后初晴时的月色。⑤渔唱:即渔歌。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4分)
参考答案
(1)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2)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
[注释]
1.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2.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育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3.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4.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评析]
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赏析:
此词是两宋间著名词人陈与义南宋时期作品。词的上半阙由“忆昔”领起,回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照应题目中“忆洛中旧游”。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一度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是国家股肱之臣,而作者与英豪们在此聚饮,突出了风云际会,豪气干云的盛况,“午桥”“英豪”相得益彰。首句点名地点和人物。次句,作者并没有承接“饮”描绘酒席上热闹的场面,而是把视线转到桥下的河水,“沟”即午桥下的河,言其“长”,表明视野的开阔。月亮倒映在河里,月光辉映在水面上,随流水无声地流逝,突出月与流水的静谧,这流水就像流年一样逝去,而那亘古不变的圆月却见证了无情的流水,无情的岁月。同时流水未必完全无声,只是它的声音或许被豪饮的声音掩盖,更加衬托出酒席的热闹。接下来词人又把视线转移到岸边:豪英酒酣耳热、高谈阔论以后在月光掩映下稀疏的杏花影里,吹笛唱和,不觉已到天明。月光是柔和皎洁的,杏花影是稀疏而夹杂着芬芳的,一阵微风吹过,或许几瓣杏花,几丝花蕊落到了人们的身上和酒席上,悠扬的笛声与这月光花影融合,形成光影声色交融的清幽的境界,因此人们沉浸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不觉东方已白。这是豪英们在沉醉,也是词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沉醉。豪饮、吹笛塑造了英豪们风流倜傥,豪放俊爽的形象。
下阙是由回忆到现实而引发的感慨,流年似水似梦,短暂而虚幻,二十年间不知发生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包括国破家亡,身世沉浮,而残生尚在,因此生命虽在,不觉对此残生而惊怪。次句点明题目“登小阁”,交待感慨引发的原由。“闲”字并非说作者有闲情,而是颠沛流离的残生挥之不去的一种感伤无奈之情,词人本来就心事重重,而又何况登上高阁,看到雨后云开的天色呢?或许正是这新晴后如洗的碧空中那轮明月让作者联想到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月色。往事又不堪回首,而登楼又撩人心绪,二十年来的感慨不可一一而道,于是就将它付诸一叹吧:古今多少兴亡之事,盛衰之感,流离之痛,都随风飘逝在在三更唱起的渔歌之中。“三更”照应题目中的“夜”,点名作者“登小阁”的时间。这一句收束全词,格调惊挺,与“惊”字照应,流露词人一腔感慨和郁勃不平之气。
本词虽然由回忆和眼前两部分构成,但在简单的章法结构中又见出一波三折的工巧之处。例如上阙点出“英豪”,则英豪们的形象和桥上聚饮时的具体场面呼之欲出,但作者却轻轻顿住,用水、月和杏花来作烘托,朦胧而清婉,更加富有情趣和韵味,英豪们风流不羁的形象便隐含在其中了。前人评“清婉奇丽,简斋(陈与义号)惟此词为最优”,而本句正是“清婉奇丽”风格最好的体现。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③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④。古今多少事,渔唱⑤起三更。
注解:①陈与义:洛阳人,宋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北宋亡后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②午桥:在洛阳城南。据《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曾建别墅于午桥,号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4分)
参考答案
(1)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2)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
[注释]
1.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2.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育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3.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朝兴废的历史。
4.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评析]
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赏析:
此词是两宋间著名词人陈与义南宋时期作品。词的上半阙由“忆昔”领起,回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照应题目中“忆洛中旧游”。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一度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是国家股肱之臣,而作者与英豪们在此聚饮,突出了风云际会,豪气干云的盛况,“午桥”“英豪”相得益彰。首句点名地点和人物。次句,作者并没有承接“饮”描绘酒席上热闹的场面,而是把视线转到桥下的河水,“沟”即午桥下的河,言其“长”,表明视野的开阔。月亮倒映在河里,月光辉映在水面上,随流水无声地流逝,突出月与流水的静谧,这流水就像流年一样逝去,而那亘古不变的圆月却见证了无情的流水,无情的岁月。同时流水未必完全无声,只是它的声音或许被豪饮的声音掩盖,更加衬托出酒席的热闹。接下来词人又把视线转移到岸边:豪英酒酣耳热、高谈阔论以后在月光掩映下稀疏的杏花影里,吹笛唱和,不觉已到天明。月光是柔和皎洁的,杏花影是稀疏而夹杂着芬芳的,一阵微风吹过,或许几瓣杏花,几丝花蕊落到了人们的身上和酒席上,悠扬的笛声与这月光花影融合,形成光影声色交融的清幽的境界,因此人们沉浸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不觉东方已白。这是豪英们在沉醉,也是词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沉醉。豪饮、吹笛塑造了英豪们风流倜傥,豪放俊爽的形象。
下阙是由回忆到现实而引发的感慨,流年似水似梦,短暂而虚幻,二十年间不知发生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包括国破家亡,身世沉浮,而残生尚在,因此生命虽在,不觉对此残生而惊怪。次句点明题目“登小阁”,交待感慨引发的原由。“闲”字并非说作者有闲情,而是颠沛流离的残生挥之不去的一种感伤无奈之情,词人本来就心事重重,而又何况登上高阁,看到雨后云开的天色呢?或许正是这新晴后如洗的碧空中那轮明月让作者联想到了二十年前午桥聚饮的月色。往事又不堪回首,而登楼又撩人心绪,二十年来的感慨不可一一而道,于是就将它付诸一叹吧:古今多少兴亡之事,盛衰之感,流离之痛,都随风飘逝在在三更唱起的渔歌之中。“三更”照应题目中的“夜”,点名作者“登小阁”的时间。这一句收束全词,格调惊挺,与“惊”字照应,流露词人一腔感慨和郁勃不平之气。
本词虽然由回忆和眼前两部分构成,但在简单的章法结构中又见出一波三折的工巧之处。例如上阙点出“英豪”,则英豪们的形象和桥上聚饮时的具体场面呼之欲出,但作者却轻轻顿住,用水、月和杏花来作烘托,朦胧而清婉,更加富有情趣和韵味,英豪们风流不羁的形象便隐含在其中了。前人评“清婉奇丽,简斋(陈与义号)惟此词为最优”,而本句正是“清婉奇丽”风格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