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夜飞鹊》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时间:2013-05-03
夜飞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①,树杪参旗②。花骢会意,纵杨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③,欷酹酒④,极望天西。
[注释]
①津鼓:渡口关亭报时辰的鼓声。
②参旗:指参宿星座。参(shēn):二十八宿之一,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③班草:布草而坐。
④欷:哀而不泣。
【译文】
河桥送别,夜天弥漫着凉意。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青铜的烛盘里已流尽了蜡泪,征人的衣裳湿淋淋沾了冰凉的露水。离宴将散互相携手难舍难离,顺风探听,前方津渡传来鼓声,遥望见树梢上挂着参旗九星。花 马仿佛领会我的伤别意,即使扬鞭催促,它还是慢慢前行。前路迢迢,在青旷的原野上弯弯曲曲,行人的话语渐渐归于靛,空虚地带着忧愁归去。谁料想得经前日送别之地,她遗落地钿钗首饰不见踪迹,偏斜的小径也是昏暗迷离。兔葵、燕麦,向着低照的斜阳,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在往日相聚相坐之处,如今只能伤感饮酒,望向天边。
【译文】
在河桥送人的地方,夜晚月白风清。斜月远远地落下余辉。铜盘的蜡烛已经燃尽,霏霏凉露打湿了衣衫。饯行的酒宴将要散去,细听随风传来的渡口更鼓,看树梢上参旗星一闪一闪。花骢马好像通晓人意,纵使我猛扬鞭也走得很慢。
清冷的郊野小路弯弯,行人渐渐稀少不闻人语,我空自回去满怀愁怨。没想到又路过前次分别之地,一点也寻不到她的遗踪,斜曲的小路让人迷乱。野草野麦郁郁青青,在斜阳下高簇和人比肩。我只得在草地徘徊,以酒浇地欷歔感叹,极目远望西天。
【评点】
本词记叙送别情人之事,表达送别时的伤感之情。词中着意于景色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清丽,层次井然,意致绵密,意味醇厚,极富感染力。梁启超赞此词:“‘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上片描写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河桥送人处”说明离别的地方是在“河桥”,“河桥”是旅舍为第二天一早就起程的游客特意在渡口处准备的住宿之处。“良夜何其”以下四句中的“良夜”、“斜月”明确指出离别的时间。月亮已经收起余辉,蜡烛已经快要燃尽,都说明天就要亮了,而此时“霏霏凉露沾衣”,暗示出词人与情人整夜都没有入睡。“探风前津鼓”写抓紧最后的时间话别。一个小小的“探”的动作,生动而准确地描摹出了一对情人不忍分离,希望多待一会儿的心理。“花骢会意”三句,表面写马迟迟不愿离去,实则表达行人不愿离去的心情。这种以马衬人的写法,更富感染力。
下片写送别情人之后返回时的情景。由于此时词人的内心满怀愁绪,所以沿途看见所有的景色都好像笼罩着淡淡的愁情。“何意重经前地”以后几句,皆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感受。词人重经故地,急于寻找当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却“遗钿不见,斜径都迷”,更增添了愁情。于是,词人坐在曾经与情人并肩而坐的那片草地上,遥望西天,向她远去的方向轻轻洒了一杯酒,来纪念那段深情。
本词采用倒叙手法,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委婉曲折,这也正体现出周邦彦词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这首咏别词虽也有依恋之情,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系写别情,上片写昨夜送客情况,是追叙。下片写送客归来,是铺叙,各臻妙境。词一起点地点时,“凉夜何其”,用《诗经·小雅·庭燎》之“凉夜何其”之句,“其”为助词,无实义。极显朴厚深沉。“斜月”三句写凉夜景色,美而凄切,“霏霏凉露沾衣”,一“衣”字暗含有人送别、将别。“相将”句承上启下,更点明了是离合了。“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探”字极为生动贴切,由于是夜间送客,难分难舍,延磨时光,这时天渐亮了不得不行,不得不别。一“探”字知道了渡口更鼓声随风飘来,而仰望天空,树梢上犹悬着猎户星座(罗忼烈教授注“参旗”为今猎户星座,兹从罗说)。这时间是由夜入晓。一结以“花 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不言人之惜别,而写马识人意,故意被鞭策而迟迟其行,真是神来之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力透纸背的写法。结束了上片,余韵无穷。下片写送客归来,当然是从送客的地点──河桥归来。这里是以“迢递”开头,一连三句。河桥送客非远处,何以“迢递”言之,则来时虽送别,但有伴而来,叮咛嘱咐,自然不觉得就到了离别之处,现在客已走了,独自归来,“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这哪能不觉得路远呢?写人之别后感觉,入微而又深厚。归途中,“何意”三句,美极、怅极。这一句,有的本子作为“何意重经前地”,我们采用“何意重红满地”,认为后者包托前者。“重红满地”,写花落满地,自然“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何意”也寓重经前地的意义,而又发挥想象,直贯下来,“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也是“何意”的另一所见。这两句,一向为人所赞赏,如梁启超云:“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艺蘅馆词选》)实际上柳句是行人所经,“兔葵”句,则是送行者归来之所见,仍有所不同,惟均景中寓情,所以脍炙人口。“残阳”,从送别归来惆怅迷惘的时间看,又是一天将了,人的相思无有尽时,词的结尾,再加深描绘情景,一“但”字领起,也急转急收,抚今思昔,只好“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班草,是布草坐地。醉酒,是尊酒强欢。这是从江淹《别赋》之“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尊酒兮叙悲”化出,但更简练而多情。“极望天西”是徘徊、唏嘘的继续,不使用感情色彩的字面,只是平平说出,实际上是怅望无穷。
这首词,是“自将行至远送,又自去后写怀望之情,层次井井而意绵密,词采秾深,时出雄厚之句,耐人咀嚼。”(黄蓼园《蓼园词选》)(金启华)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①,树杪参旗②。花骢会意,纵杨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③,欷酹酒④,极望天西。
[注释]
①津鼓:渡口关亭报时辰的鼓声。
②参旗:指参宿星座。参(shēn):二十八宿之一,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③班草:布草而坐。
④欷:哀而不泣。
【译文】
河桥送别,夜天弥漫着凉意。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青铜的烛盘里已流尽了蜡泪,征人的衣裳湿淋淋沾了冰凉的露水。离宴将散互相携手难舍难离,顺风探听,前方津渡传来鼓声,遥望见树梢上挂着参旗九星。花 马仿佛领会我的伤别意,即使扬鞭催促,它还是慢慢前行。前路迢迢,在青旷的原野上弯弯曲曲,行人的话语渐渐归于靛,空虚地带着忧愁归去。谁料想得经前日送别之地,她遗落地钿钗首饰不见踪迹,偏斜的小径也是昏暗迷离。兔葵、燕麦,向着低照的斜阳,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在往日相聚相坐之处,如今只能伤感饮酒,望向天边。
【译文】
在河桥送人的地方,夜晚月白风清。斜月远远地落下余辉。铜盘的蜡烛已经燃尽,霏霏凉露打湿了衣衫。饯行的酒宴将要散去,细听随风传来的渡口更鼓,看树梢上参旗星一闪一闪。花骢马好像通晓人意,纵使我猛扬鞭也走得很慢。
清冷的郊野小路弯弯,行人渐渐稀少不闻人语,我空自回去满怀愁怨。没想到又路过前次分别之地,一点也寻不到她的遗踪,斜曲的小路让人迷乱。野草野麦郁郁青青,在斜阳下高簇和人比肩。我只得在草地徘徊,以酒浇地欷歔感叹,极目远望西天。
【评点】
本词记叙送别情人之事,表达送别时的伤感之情。词中着意于景色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清丽,层次井然,意致绵密,意味醇厚,极富感染力。梁启超赞此词:“‘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上片描写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河桥送人处”说明离别的地方是在“河桥”,“河桥”是旅舍为第二天一早就起程的游客特意在渡口处准备的住宿之处。“良夜何其”以下四句中的“良夜”、“斜月”明确指出离别的时间。月亮已经收起余辉,蜡烛已经快要燃尽,都说明天就要亮了,而此时“霏霏凉露沾衣”,暗示出词人与情人整夜都没有入睡。“探风前津鼓”写抓紧最后的时间话别。一个小小的“探”的动作,生动而准确地描摹出了一对情人不忍分离,希望多待一会儿的心理。“花骢会意”三句,表面写马迟迟不愿离去,实则表达行人不愿离去的心情。这种以马衬人的写法,更富感染力。
下片写送别情人之后返回时的情景。由于此时词人的内心满怀愁绪,所以沿途看见所有的景色都好像笼罩着淡淡的愁情。“何意重经前地”以后几句,皆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感受。词人重经故地,急于寻找当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却“遗钿不见,斜径都迷”,更增添了愁情。于是,词人坐在曾经与情人并肩而坐的那片草地上,遥望西天,向她远去的方向轻轻洒了一杯酒,来纪念那段深情。
本词采用倒叙手法,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委婉曲折,这也正体现出周邦彦词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这首咏别词虽也有依恋之情,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系写别情,上片写昨夜送客情况,是追叙。下片写送客归来,是铺叙,各臻妙境。词一起点地点时,“凉夜何其”,用《诗经·小雅·庭燎》之“凉夜何其”之句,“其”为助词,无实义。极显朴厚深沉。“斜月”三句写凉夜景色,美而凄切,“霏霏凉露沾衣”,一“衣”字暗含有人送别、将别。“相将”句承上启下,更点明了是离合了。“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探”字极为生动贴切,由于是夜间送客,难分难舍,延磨时光,这时天渐亮了不得不行,不得不别。一“探”字知道了渡口更鼓声随风飘来,而仰望天空,树梢上犹悬着猎户星座(罗忼烈教授注“参旗”为今猎户星座,兹从罗说)。这时间是由夜入晓。一结以“花 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不言人之惜别,而写马识人意,故意被鞭策而迟迟其行,真是神来之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力透纸背的写法。结束了上片,余韵无穷。下片写送客归来,当然是从送客的地点──河桥归来。这里是以“迢递”开头,一连三句。河桥送客非远处,何以“迢递”言之,则来时虽送别,但有伴而来,叮咛嘱咐,自然不觉得就到了离别之处,现在客已走了,独自归来,“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这哪能不觉得路远呢?写人之别后感觉,入微而又深厚。归途中,“何意”三句,美极、怅极。这一句,有的本子作为“何意重经前地”,我们采用“何意重红满地”,认为后者包托前者。“重红满地”,写花落满地,自然“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何意”也寓重经前地的意义,而又发挥想象,直贯下来,“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也是“何意”的另一所见。这两句,一向为人所赞赏,如梁启超云:“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艺蘅馆词选》)实际上柳句是行人所经,“兔葵”句,则是送行者归来之所见,仍有所不同,惟均景中寓情,所以脍炙人口。“残阳”,从送别归来惆怅迷惘的时间看,又是一天将了,人的相思无有尽时,词的结尾,再加深描绘情景,一“但”字领起,也急转急收,抚今思昔,只好“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班草,是布草坐地。醉酒,是尊酒强欢。这是从江淹《别赋》之“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尊酒兮叙悲”化出,但更简练而多情。“极望天西”是徘徊、唏嘘的继续,不使用感情色彩的字面,只是平平说出,实际上是怅望无穷。
这首词,是“自将行至远送,又自去后写怀望之情,层次井井而意绵密,词采秾深,时出雄厚之句,耐人咀嚼。”(黄蓼园《蓼园词选》)(金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