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农》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14-03-26
为农①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⑴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如高适诗“汉家烟尘在东北”。这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
⑵从兹老: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⑶赊:远也。国:指长安。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
⑷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见《晋书·葛洪传》)。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2分)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2分)
(2)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2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2分)
赏析:
《为农》是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后开始安居成都草堂时所作之诗,表达了作者想告老为农求道的生活愿望,但他终不忘国事。其实这是作者无奈的自嘲罢了。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②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⑴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如高适诗“汉家烟尘在东北”。这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
⑵从兹老: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⑶赊:远也。国:指长安。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即此可见。
⑷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见《晋书·葛洪传》)。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2分)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2分)
(2)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2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2分)
赏析:
《为农》是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后开始安居成都草堂时所作之诗,表达了作者想告老为农求道的生活愿望,但他终不忘国事。其实这是作者无奈的自嘲罢了。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